- 拼音版原文全文
陈 汤 卿 致 绍 梅 宋 /方 岳 林 下 风 流 自 一 家 ,纵 施 朱 亦 不 奢 华 。冷 香 犹 带 灞 桥 雪 ,不 比 春 风 桃 杏 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灞桥(bà qiáo)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讨论的地方。
不比(bù bǐ)的意思:不相上下,不互相比较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冷香(lěng xiā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虽然冷淡,却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奢华(shē huá)的意思:形容极其富丽堂皇、奢侈豪华的样子。
施朱(shī zhū)的意思:指人们互相鼓励、激励,共同进步。
桃杏(táo xìng)的意思:指美女,也用来形容貌美的女子。
下风(xià fēng)的意思:处于劣势,不占上风。
一家(yī jiā)的意思:指整个家庭,也可指一个行业或组织的全部成员。
林下风(lín xià fē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方面表现出色,超过其他人的水平。
- 翻译
- 树林下的风雅自成一派,即使涂抹了红色也并不显得奢华。
那冷冽的香气还带着灞桥上的雪意,与春风中的桃花杏花不同。
- 注释
- 林下:指代树林中,有隐逸、高雅之意。
风流:指风度翩翩,文雅出众。
自一家:形成独特的风格或氛围。
纵施朱:即使使用了红色(朱:红色)。
不奢华:不显眼,不俗气。
冷香:清冷的香气。
犹带:仍然带有。
灞桥雪:借指冬季的雪景,灞桥是古地名,此处象征着清冷。
春风桃杏花:春天盛开的桃花和杏花,代表温暖和繁华。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陈汤卿致绍梅》。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古典美感,让我们一一探讨。
首句“林下风流自一家”,这里的“林下”指的是林荫之下,是一种幽静自然的环境。“风流”则是形容一种文雅脱俗的气质或风格。整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对于某种高洁、纯粹艺术追求的赞美,这种追求如同清新自然的风,自成一家之言。
接着,“纵施朱亦不奢华”,“纵”字在这里意味着即使、尽管。“施朱”则是指使用最好的材料或技艺来装饰。而“不奢华”则表明这种装饰并非过度繁复,只求适宜。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审美观念,即便是用上等材料也要保持简约,不走向奢侈。
第三句“冷香犹带灞桥雪”,“冷香”指的是梅花的清雅香气。“犹带”则意味着依稀带有。诗人将梅花的香气比喻为“灞桥雪”,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最后,“不比春风桃杏花”,这里的“春风”、“桃杏花”都是代表了生机勃勃、繁华热闹的意象。而诗人明确指出,梅花之美并不在于与这些热闹景象的比较,而是有其独特的情趣和韵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林下风流的描写、对装饰手法的抒情,以及对梅花香气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深刻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意境,是对高洁清雅之美的一种赞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独到的审美观和内心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旅居对门有饼师儿当垆唤卖探喉转音圆折哀厉达丙夜不息方今之人以口舌取富贵者何限是儿操业贱而劳苦已甚诗以哀之
嗟汝饼师儿,转吭清越若杜宇。
胡不挟瑟邯郸去,不然琵琶鲜卑语。
可以千金一曲事贵人,鲜衣玉馔驰飙轮。
惜哉守此犊鼻裈,霜寒月斜不得息。
贯珠绕梁空呖呖,更苦邻家失眠客。
安西行寄王方伯
天山如龙游平川,送我东行路三千。
我行百里一食宿,左右出没相周旋。
我到安西不见山,问山已入玉门关。
人行欲住山不住,以鳖追马焉能前。
大黄亘天接祁连,终南太华纷联翩。
望尘不及仰复羡,云车风马真神仙。
我行踟躇不得前,牵来天驷金鞍鞯。
朝发流沙逾月窟,暮宿饮水黄河边。
更驾飞车入东海,群仙招手蓬莱巅。
登高回首望西极,落日未落生苍烟。
美人娟娟立云表,梦魂不到空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