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夜景图。诗人以“赤髭病客”与“漆瞳道人”为引子,巧妙地对比了人物的外貌特征与内在精神境界。赤髭病客,面容被烟瘴所染,暗示着他的身体状况不佳,生活可能充满艰辛;而漆瞳道人,则是眼神如冰雪般清澈,象征着他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俯槛夜残看落月”,描述的是诗人夜晚倚靠栏杆,凝视着即将西沉的月亮,这既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在这样的静谧时刻,诗人似乎忘却了自身的病痛与外界的困扰,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升华。
“不知脚下有千峰”,则是对诗人此刻心境的进一步深化。他不仅沉浸在眼前的月色之中,更将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仿佛意识到了自己所在之处的壮丽与广阔。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寓意着他超越了个人的局限,看到了更深远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夜肃公房喜普门上人自阳羡山至
山栖久不见,林下偶同游。
早晚来香积,何人住沃洲。
寒禽惊后夜,古木带高秋。
却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寓意诗五首·其五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
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寄同病者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沈疴。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
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
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
或有终老者,沈贱如泥沙。
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
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
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
达理二首·其二
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
或柳生肘间,或男变为女。
鸟兽及水木,本不与民伍。
胡然生变迁,不待死归土。
百骸是己物,尚不能为主。
况彼时命间,倚伏何足数。
时来不可遏,命去焉能取。
唯当养浩然,吾闻达人语。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
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
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