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已十年,人才安在哉?
但闻横议党,蚊聚便成雷!
毕业(bì yè)的意思:完成学业,结束学习阶段
崇拜(chóng bài)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抱有极高的敬仰和崇敬之情。
楚材(chǔ cái)的意思:指出色的才能或杰出的人才。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祸胎(huò tāi)的意思:指祸害的根源或祸害的源头。
交相(jiāo xiāng)的意思:相互交错、轮流出现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矢口(shǐ kǒu)的意思:坚决、毫不动摇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他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日子,将来的某一天。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蚊聚(wén jù)的意思:蚊子集聚在一起,形容众多琐碎的事物或人聚集在一起。
西邻(xī lín)的意思:指邻国西方的国家或地区。
相推(xiāng tuī)的意思:相互推荐,互相推崇。
兴学(xīng xué)的意思:指促使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学务(xué wù)的意思:指学习和办理学校事务。
达尔文(dá ěr wén)的意思:指人类进化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对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刻忧虑。诗人许南英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与期待,以及对人才产出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句“日言兴学务,为国毓人才”表达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能够为国家效力的人才。接着,“崇拜东西邻,晋用求楚材”则指出在学习西方和日本的同时,也希望能从更广泛的地区获取人才,体现了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然而,随着“少年欧、亚去,毕业欧、亚回”,诗人的语气转为讽刺,描述了年轻人出国学习后返回的情况,并提到了卢梭和达尔文等西方思想家的名字,暗示了他们可能带来的新观念。但紧接着的“兴学已十年,人才安在哉?”却将语气转向了疑问和失望,质疑教育投入十年后,真正的人才是否真的涌现。
“但闻横议党,蚊聚便成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上对教育和人才问题的广泛讨论,但这些讨论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建设性,更像是无意义的喧嚣。最后,“他日误天下,何人是祸胎!”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预测,担心当前的教育和人才政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却难以分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清末民初时期教育改革中的矛盾和困境,以及对人才培育效果的怀疑和对未来社会影响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