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谢 王 拾 遗 见 访 兼 寄 篇 什 唐 /齐 己 竹 里 安 禅 处 ,生 涯 一 印 灰 。经 年 乞 食 过 ,昨 日 谏 臣 来 。愧 把 黄 梅 偈 ,曾 酬 白 雪 才 。因 令 识 鸟 迹 ,重 叠 在 苍 苔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禅(ān chán)的意思:安心宁静地修禅修行。
白雪(bái xuě)的意思:指纯洁无瑕的雪,也比喻清白无暇的品德或纯真无邪的心灵。
苍苔(cāng tái)的意思:指古老的庙宇、墓地等地方长满了青苔。
谏臣(jiàn chén)的意思:指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诚臣子,特指能够勇敢地向君主提出忠言的臣子。
经年(jīng nián)的意思:经过多年的时间
鸟迹(niǎo jì)的意思:指鸟类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比喻事物的迹象或蛛丝马迹。
乞食(qǐ shí)的意思:指以乞讨为生,靠向别人讨要食物来维持生计。
生涯(shēng yá)的意思: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印灰(yìn huī)的意思:指用印章盖在文件或信件上的灰色印迹。比喻文书、文件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重叠(chóng dié)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重叠在一起。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 翻译
- 在竹林中静坐修行之地,一生如同禅定中的一抹灰烬。
历经多年化缘度日,昨天有忠直的大臣到访。
惭愧地以黄梅佛偈,回报那如白雪般高洁的才华。
因此让人重新认识了鸟的足迹,它们重叠在青苔之上。
- 注释
- 竹里:竹林之中。
安禅:静坐修行,禅定。
生涯:一生,生涯。
一印灰:比喻生命短暂,如同禅定中烧尽的一点香灰。
经年:历经多年。
乞食:化缘,指和尚向人求取食物以维持生活。
谏臣:忠诚且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
愧把:惭愧地拿出。
黄梅偈:黄梅指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其传授的佛法偈语,这里泛指深奥的佛理。
白雪才:比喻高洁而卓越的才华。
因令:因此使得。
识鸟迹:认识、领悟自然界的微妙迹象,此处鸟迹也隐含文字、学问之意。
重叠:层层累积。
苍苔:青苔,湿润环境中的绿色苔藓,此处象征着古老与宁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于往日交往的回忆和反思。开篇“竹里安禅处,生涯一印灰”两句,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得以安顿的境界。竹林之中,一片静谧,时间仿佛凝固成灰,显现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
“经年乞食过,昨日谏臣来”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隐居生活的艰辛和他与外界交流的稀少。长久以来,他可能依赖于乞食以维持生计,而昨日那位谏臣的到来,则打破了这份宁静,带来了来自世俗的信息或是牵绊。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文采飞扬、与人酬酢的生活感到些许懊悔。他提及“黄梅偈”,可能指的是他过去创作的某种形式或内容的诗歌;而“白雪才”则是对当时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雅号,表明在过去,自己曾与这位才子有过交流和酬唱。
最后,“因令识鸟迹,重叠在苍苔”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观察鸟儿的足迹,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这些自然之物反复出现在苍苔之上,形成了一种永恒的轮回。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更深层次地探讨了隐逸与世俗、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生命等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癸丑上巳前同潘幼南、邵息庵、庞聱、俞君实四老破山寺看玉兰,率成两律呈诸同游郢正并祈和章·其二
未知今是昔云非,五老年皆到古稀。
廉饮堂前玉兰放,大雄宝殿梅花飞。
春光劝客须尽醉,鸟声呼人且息机。
明朝花落更可惜,白头一瘦那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