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从波底出,人在镜中浮。
古树风疑雨,阴岩夏亦秋。
丹丘(dān qiū)的意思:指红色的山丘,也用来比喻喜庆的场合或美好的景色。
孤筇(gū qióng)的意思:形容孤立无援,缺乏支持和帮助。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上游(shàng yóu)的意思:指河流的上游,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起始阶段或最高层次。
无际(wú jì)的意思:没有边界,没有尽头
杳无(yǎo wú)的意思:没有踪迹、没有消息
隐约(yǐn yuē)的意思:模糊不清,不明确。
阴岩(yīn yán)的意思:指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或敌意。
瀛洲(yíng zhōu)的意思:指美丽的岛屿或地方。
约指(yuē zhǐ)的意思:表示用一个特定的词语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语或短语,以达到简洁明了的目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海上仙境景象。诗人以“缥缈接瀛洲”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仿佛与世隔绝的瀛洲一般,充满了神秘与遥远的气息。接着,“孤筇海上游”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独自漫步于海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孤独感。
“山从波底出,人在镜中浮”这两句更是妙笔生花,通过“山从波底出”的动态描绘,展现出海面上山峦若隐若现的奇妙景象;而“人在镜中浮”则运用比喻,将人置于一面巨大的镜子之中,随波逐流,既表现了海面的平静如镜,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和谐共处。
“古树风疑雨,阴岩夏亦秋”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意境。风吹过古树,似乎带来了雨水的气息,即使是夏日,阴暗的岩石间也仿佛弥漫着秋天的凉意。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以生命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最后,“茫茫杳无际,隐约指丹丘”两句收尾,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深远之处。茫茫大海,无边无际,而那隐约可见的“丹丘”,或许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或精神归宿,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海上仙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