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辞劳(cí láo)的意思:辞去职务或辞职,不再劳累工作。
洞壑(dòng hè)的意思:指山谷、峡谷等地形,也比喻深奥、博大精深的学问或思想。
非关(fēi guān)的意思:非关意味着不相关、不相干,表示与某事物无关。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何极(hé jí)的意思:指到了极点或者到了极端的程度。
胡为(hú wéi)的意思:指胡乱行动,没有理由或目的。
会应(huì yīng)的意思:指人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当的应对,能够灵活应变。
积学(jī xué)的意思:积累学问,不断学习进取。
九仙(jiǔ xiān)的意思:九位仙人,形容人物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凝寂(níng jì)的意思:指寂静、肃穆的氛围或场景。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松石(sōng shí)的意思:指人的心情或态度松懈,不严肃认真。
王事(wáng shì)的意思:指国家政务,也泛指与国家有关的事务。
仙乡(xiān xiāng)的意思:指仙境、仙界,也用来形容美好的家乡或理想中的居住地。
乡会(xiāng huì)的意思:指乡村中举行的集会,也泛指地方性的会议或聚会。
销散(xiāo sàn)的意思:销散指的是消散、消失,形容事物逐渐散去或消失。
心想(xīn xiǎng)的意思:指心中所想,内心所愿。
形骸(xíng hái)的意思:指人的外表或形体。
遗迹(yí jì)的意思:指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痕迹。
一息(yī xī)的意思:一息指呼吸的间隔,也引申为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形容非常危急、紧迫,只差一点点就达到极限。
应远(yìng yuǎn)的意思:指应该避免和远离某种不良行为或不良环境。
真气(zhēn qì)的意思:
(1).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 王维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气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指刚正之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胸中既无真气蟠,笔下焉能力量完!” 侯方域 《祭吴次尾文》附 清 徐作肃 评:“缠绵呜咽,全是一团真气。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为佳。”
(3).特指帝王的气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秦王 时在座,真气动户牖。”征役(zhēng yì)的意思:指国家为了满足军队或公共事业的需要,强制征召公民服兵役或从事其他工作。
征传(zhēng chuán)的意思:指传承、流传。形容文化、知识等代代相传。
归去来(guī qù lái)的意思:指人离开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 翻译
- 神仙居住的地方应该遥远,王命的事务究竟何时才是尽头。
不必推辞旅途的辛劳,暂且在玉峰歇息一下。
身体已经疲惫消散,心灵却静止凝固。
真正的精神气息自然清新空灵,并非单纯因为喜好松石。
九位仙人都是博学之人,山洞沟壑间留下了许多他们的遗迹。
游子啊,为何你要不停地奔波劳役,不归去呢?
- 注释
- 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
会应:应当。
远:遥远。
王事:王命的事务。
何极:何时尽头。
征传:长途跋涉。
劳:辛劳。
聊一息:暂且歇息。
形骸:身体。
销散:疲惫消散。
凝寂:静止凝固。
真气:真正的精神气息。
清虚:清新空灵。
好松石:喜好松石。
九仙:九位仙人。
积学:博学。
遗迹:遗留的痕迹。
游子:在外漂泊的人。
归去来:回归。
胡为:为何。
但:只。
征役:奔波劳役。
-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徐铉的作品,名为《玉笥山留题》。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给道士朋友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自然美景的珍视,以及对道家修炼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
开篇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仙乡相聚的意境,“王事”指的是尘世间的俗务,“征传”则是传达或召集朋友的意思,表明诗人对于逃离世俗纷争的渴望。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玉峰之美景的短暂停留和欣赏。
"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
这四句则转向了内在的心灵体验,“形骸”指的是物质身体的消逝,“心想”则是精神上的澄明与宁静。诗人通过“真气自清虚”的字眼,表达了一种道家修炼中追求的境界,即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精神纯净的状态。
"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游子归去来,胡为但征役。"
最后两句则是对九位仙人的崇敬,以及对于他们修炼遗留下来的洞府和山林的赞美。末尾的“游子”自指诗人自己,对于不断往返于尘世与仙乡之间的生活表示了一种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于平淡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道家精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和内在宁静的心灵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二翁叹·其一
一翁行年七十八,背似橐驼头少发。
雨晴池上偶相逢,揖我低头还结袜。
问翁此出往何方,年年行贩走都昌。
问翁何自苦如此,为言无儿身故忙。
翁今年老无官府,又言有婿当门户。
昨夜粮帖遣催科,侵晨持帖下乡去。
平生逐末不耕织,力尽身疲为衣食。
今年不似去年时,血气又枯行步迟。
此去若归难复往,只恐他乡不得归。
人生有身还有累,在家无儿同在外。
述古·其六
僬侥不可举,侏儒不可援。
蒙瞍不可视,嚚瘖不可言。
玉人事雕琢,所贵得瑶琨。
箓竹兴君子,猗猗美淇园。
相观与俱化,岂不尚芳荪。
所以教诲善,乃在公子驩。
贤良赞令美,浦大川有源。
吁嗟斐然子,狂简非所敦。
题竹送周以庄之长清宰
故人别久才相见,又拜恩光宰花县。
去思匆匆不我留,都门沽酒徒攀饯。
我有五色之彩翰,为君写作青琅玕。
虚心惯承雨露重,高节岂畏冰霜寒。
此意赠君君达否,清风雅操君皆有。
君到长清转觉清,不须更种陶潜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