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听夜织,赤米看晨舂。
《九月下旬即事》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九 月 下 旬 即 事 宋 /陆 游 霜 晚 知 荞 熟 ,山 寒 喜 酒 醲 。黄 丝 听 夜 织 ,赤 米 看 晨 舂 。储 药 扶 持 老 ,收 薪 准 傋 冬 。儿 扶 还 客 拜 ,顾 影 叹 龙 锺 。
- 注释
- 霜晚:傍晚降霜。
知:知道。
荞熟:荞麦熟了。
山寒:山区寒冷。
喜:喜欢。
酒醲:浓郁的酒香。
黄丝:秋声如黄丝般。
夜织:夜晚纺织。
赤米:红米。
晨舂:清晨舂米。
储药:储备药材。
扶持:搀扶。
老:养老。
收薪:收集柴薪。
准备:预备。
冬:冬天。
儿扶:儿子搀扶。
客拜:向客人行礼。
顾影:望着身影。
叹:感叹。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
- 翻译
- 傍晚降霜知荞麦熟了,山区寒冷更喜浓郁的酒香。
夜晚听见黄丝般的秋声纺织,清晨看到红米等待舂米。
储备药材以备养老,收集柴薪预备过冬。
儿子搀扶我向客人行礼,望着身影感叹岁月已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下旬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首句"霜晚知荞熟",写出了秋霜降临,荞麦熟透的季节特征,暗示着丰收的到来。"山寒喜酒醲",在寒冷的山中,醇厚的美酒更显得温暖人心,表达了诗人对佳酿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满足。
接下来的两句"黄丝听夜织,赤米看晨舂",通过"黄丝"(可能指丝线)和"赤米"(红米),形象地描绘了农妇们夜晚纺织和清晨舂米的勤劳画面,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
"储药扶持老",诗人关心家中老人,准备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体现了孝顺与家庭的温情。"收薪准备冬"则预示着冬季的到来,人们要提前储备柴火,为寒冷的季节做好准备。
最后两句"儿扶还客拜,顾影叹龙钟",描绘了诗人年迈体衰,需要孩子搀扶行礼,看着自己的身影,感叹岁月的流逝。这里的"龙钟"常用来形容老年人行动不便,流露出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深深感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