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莱(cǎo lái)的意思:指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不得体的行为。
孤愤(gū fèn)的意思:孤独愤怒,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感到孤立无助而愤怒。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集群(jí qún)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的群体。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起草(qǐ cǎo)的意思:起草指起草文件、文章、奏折等。也可指起草法律条文、合同等。
儒英(rú yīng)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也用来形容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束书(shù shū)的意思:指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约束在书本之中。
向明(xiàng míng)的意思:向着明亮的方向前进,意味着积极向上、追求进步。
新诗(xīn shī)的意思:指创作于近代的诗歌形式,与古代诗歌形式相对。
心肯(xīn kěn)的意思:指心胸宽广,肯为他人着想,愿意助人的品质。
一番(yī fān)的意思:表示一次尝试、一番努力或一番思考。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至宝(zhì bǎo)的意思:指非常珍贵、宝贵的东西或人。
壮心(zhuàng xīn)的意思:指雄心壮志,意志坚定,有远大抱负和决心。
浊酒(zhuó jiǔ)的意思:指酒中的浑浊物质,比喻不纯洁、不高尚的行为或品质。
- 鉴赏
这首诗《王平甫下第南归》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描绘主人公王平甫在科举落榜后南归的情景,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首联“一番黄纸集群材,南国儒英起草莱”以“黄纸”象征科举考试的试卷,将王平甫比作“南国儒英”,暗示他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只得南归。这一联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形象和背景,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失落。
颔联“至宝不逢知己鉴,束书重见下天来”进一步揭示了王平甫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自认为拥有珍贵的才华(“至宝”),却未遇识才之人(“知己鉴”)赏识,只能带着书籍(“束书”)黯然离开京城(“下天来”)。此联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信念。
颈联“壮心肯向明时屈,孤愤须临浊酒开”展现了王平甫不甘于现状、坚持自我追求的决心。他不愿在大好时代屈服,而是选择借酒浇愁,释放内心的孤独与愤慨。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一种抒发。
尾联“许有新诗令我听,夜堂还使鬼神哀”则预示着王平甫虽然暂时遭遇挫折,但他的才华终将得到展现。他相信自己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新诗,即使是在夜晚的厅堂里,也能让鬼神为之动容。这一联既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力量的坚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平甫南归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他在科举失利后的复杂心情,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文学理想的执着追求,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