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八,吃肉之人真罗刹。
-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因果循环的道理。"劝君八,吃肉之人真罗刹",开篇即以“吃肉之人”为切入点,形象地将这类人比作“罗刹”,这是一种在佛教中象征凶恶、贪婪的鬼神形象,以此警示人们吃肉的行为不仅违背道德,更可能招致恶果。"今生若也杀他身,来生还被他人杀",进一步阐述了因果报应的观念,指出如果今世以暴力伤害他人,那么在来世可能会遭受同样的对待。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谴责,也是对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因果律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旨在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倡导慈悲为怀、非暴力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于社会伦理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
远出清汉上,隐然一堤长。
槐柳若云布,连阴入虚堂。
架险注鸣溜,分畦殖群芳。
岂惟富桑柘,盖亦馀囷仓。
主人事幽屏,不愿尚书郎。
即此徇高志,风骚恣徜徉。
强起迫义重,还归直明光。
清风凛然在,素壁盈文章。
故栖勿回眄,黄鹄本高翔。
杂诗五首·其三
韩公缀文辞,笔力乃天授。
并驱六经中,独立千载后。
谓为学可及,不觉惊缩手。
如天有日月,厥耀无与偶。
当之万象莹,所照百怪走。
此其自然光,万物安得有?
其人虽已殁,其气著星斗。
穷天破大惑,更觉功业久。
其馀施诸小,未负风义厚。
当身止自善,所遇时则不。
致官九列齐,此理嗟亦苟。
去就惟用舍,士固无常守。
孔孟非其称,斗禄应未取。
惜哉天下才,甘受外物诱。
周知和李粹伯一再和钵字韵诗益工勉继元韵
道人钟情独此花,封植绝类富贵家。
毋令攀折强封蜡,精神顿减非生物。
五陵少年那得知,气使造化须新诗。
春工未遍裁云叶,但赋贡金品皆绝。
公家甥舅如玉山,清夜秉烛愁花眠。
一朝奉节公驰去,又叠阳关断肠句。
谁专此花蒋径人,公自无愧面觐君。
来诗声调转清越,谬对霜钟扣铜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