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香经雨重,红湿卧溪閒。
有槛堪邀月,无窗不面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园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首联“避世隔松关,空阶隐雉斑”以松林为背景,隐喻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净土的生活态度。松树常被视为高洁之物,象征着诗人的品格。空阶上隐现的雉斑,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颔联“绿香经雨重,红湿卧溪閒”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观。雨水过后,绿叶更加清新,香气更浓;红花沾湿,静静地躺在溪边,展现出一种闲适与静谧之美。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写,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湿润而清新的空气,以及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有槛堪邀月,无窗不面山”则展现了园居生活的另一面——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栏杆可以邀请明月共饮,窗户则面向群山,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享受到与自然的对话。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尾联“幽居午梦醒,雏鸟试缗蛮”收束全诗,描绘了诗人午后的宁静时光。梦醒之后,听到雏鸟试鸣,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园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寓意着新生与希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恩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居生活的宁静、和谐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