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二 月 大 寒 偶 书 短 句 宋 /强 至 上 天 谁 与 问 ,四 序 曷 相 干 。已 季 春 成 暮 ,当 温 气 反 寒 。农 心 忧 地 冻 ,俗 眼 惜 花 残 。我 岂 殊 民 意 ,身 为 父 母 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父母(fù mǔ)的意思:指父亲和母亲,家长,也泛指父母亲属。
季春(jì chūn)的意思:指春季的季节即将结束,夏季即将到来。
民意(mín yì)的意思:民众的意见和愿望。
上天(shàng tiān)的意思:指超出人力所能及的事物,也可以表示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四序(sì xù)的意思: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顾炎武 《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 大河 。”
俗眼(sú yǎn)的意思:指世俗的眼光或常人的眼睛。
温气(wēn qì)的意思:指柔和温暖的气息或氛围。
相干(xiāng gān)的意思:关联或相关的意思。
父母官(fù mǔ guān)的意思:指官员,尤指地方官员。也可以泛指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二月大寒偶书短句》,表达了作者对时令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上天谁与问”以疑问形式,展现出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对苍生命运的忧虑。接着,“四序曷相干”暗示了季节更替本应有序,但此时却出现了异常,春天已接近尾声,天气反而转寒,这反映了诗人对气候异常的惊讶。
“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这两句直接描绘了大寒时节的景象,春末本应温暖,但现在却冷如寒冬,突显出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担忧,因为地冻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农心忧地冻”一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底层劳动者,他们的生活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俗眼惜花残”则通过花残这一意象,寓言百姓生活的凋零,表达了对社会凋敝的忧虑。最后,“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两句,诗人自省,表示自己作为官员,应当与民同忧,关心民众疾苦,体现了儒家为官之道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季节变迁为背景,寓言民生之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倦寻芳.送成容若扈从北行
凤城东去,一片斜阳,千里红叶。
便不凄凉,早是凄凉时节。
云骢渐抛珠汗渍,桃花鞭影明灭。
笑回头,有蒲萄酒暖,当垆如月。
算此去、金波正满,何处关山,玉笛吹裂。
古镇黄花,看即满头须折。
扈跸长杨人自好,翠帷未惯伤离别。
只归来,古奚囊、尽添冰雪。
金人捧露盘.万历庚子,寓极乐寺。丁巳重过,已废坏,感赋
二十年,居停处,梵王宫。惯听残暮鼓晨钟。
参差台殿,绣幡莲座簇金容。
山僧每话,前朝事、中贵豪雄。
笑刘郎,重到此,悲紫陌,忆桃红。向兔葵燕麦春风。
惟虚不坏,但教成住尽归空。
尚有高梁桥下水,依旧溶溶。
满江红.十一月六日,鲁泉董太守过宿高峣
王子回船,还只是、戴公无兴。
试思之、雪中林壑,琼辉玉映。
佳客冲寒来半夜,主人扫雪开三径。
便拥炉、命酒炙车螯,才相称。前古事,休重咏。
翻旧案,行新令。唤官奴秉烛,肉屏围定。
画角吹梅天未晓,金钗剪烛人初静。
更新词、一曲满江红,君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