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至象郡·其一》
《初至象郡·其一》全文
宋 / 李格非   形式: 古风

裨海环□□,□□□□国。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

心知分土,未尽舜所涉。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

升高大路邮传南北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裨海(bì hǎi)的意思:裨海指的是为大海增加水量,比喻微不足道的贡献或微小的力量。

大路(dà lù)的意思:指宽阔平坦的道路,也比喻行事坦荡、光明正大。

斗极(dòu jí)的意思:斗争到极致,力争最高。

分土(fēn tǔ)的意思:分割土地

归梦(guī mèng)的意思:指回忆过去的梦境或回忆往事。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岭外(lǐng wài)的意思:指距离自己所在地较远的地方。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升高(shēng gāo)的意思:提升到更高的位置或状态。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心知(xīn zhī)的意思:指内心深处明白、体会到的事情或道理。

行历(xíng lì)的意思:指人的经历和阅历。

邮传(yóu chuán)的意思:传递消息或物品的方式

畛域(zhěn yù)的意思:指界限、范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到象郡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首句“裨海环□□,□□□□国”描绘了象郡四周环海的地理特征,暗示着此地与外界的隔绝,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将面对的新环境。

“世人持两足,遽欲穷畛域”表达了诗人对人类探索欲望的理解,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即将面临的挑战的思考。

“心知禹分土,未尽舜所涉”引用古代传说中的大禹和舜帝,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未知领域的广阔,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吾迁桂岭外,仰亦见斗极”描述了诗人迁居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但依然能看见北斗星,象征着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总有故乡的方向。

“升高临大路,邮传数南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道路,看到南北方向的邮传,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山川来时经,草树略已识”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逐渐熟悉,也反映了他对新环境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枝床归梦长,乡堠行历历”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能回到故乡,而行走在异乡的路上,每一步都清晰地指向着家乡的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初到陌生之地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也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历史的敬畏。

作者介绍
李格非

李格非
朝代:宋   字:文叔   籍贯:山东济南历下   生辰:约1045~约1105年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他断然谢绝,表现了廉洁清正的风节。 
猜你喜欢

送岑金纪游珠崖五首·其五

我爱海潮胜,层岩亲手开。

此身难久住,三载许重来。

曲磴丹梯入,高窗碧嶂回。

劳君老词客,拂拭旧莓苔。

(0)

宿那旦

日入山欲暝,我行聊启居。

三閒破茅屋,一宿即吾庐。

砧急秋声外,月光人定初。

今宵且高枕,来日复何如。

(0)

种梅·其一

选树斸山骨,托根宜土膏。

荷锄聊独往,抱瓮不辞劳。

引客吟官阁,教人恨楚骚。

寒柯时一抚,白发且频搔。

(0)

雨中晚泊

出门方八月,中道已深秋。

去国一千里,长江日夜流。

浓阴生绝壑,疏雨在孤舟。

自是无家客,逢山便可留。

(0)

十闰诗·其八闰九日

往往龙山去,频频笑孟嘉。

更寻前月约,还问隔篱花。

雪近霜侵鬓,风高帽侧纱。

几回登望意,一半惜年华。

(0)

后七问·其六问字

自从闻鬼哭,不复更摊书。

渐觉乌成马,无心獭祭鱼。

偶来观越绝,相失半秦馀。

稽首空王问,三伊如不如。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