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俞季郎见赠》
《答俞季郎见赠》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傅粉涂朱貌失真须眉今始见伊人

抟云欲系虚空影,谱雪能描冷艳春。

未信江河终不返,繇来薪火也非陈。

骚坛近日争骛,唯有季郎步绝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傅粉(fù fěn)的意思:指人们在崇拜偶像、追求名人时,盲目追随,毫无批判地崇拜。

江河(jiāng hé)的意思:比喻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如同江河流水一样不可阻挡。

近日(jìn rì)的意思:最近的几天或最近的一段时间

绝尘(jué chén)的意思:指超越尘埃,高出一等的意思,形容出类拔萃,超群出众。

冷艳(lěng yàn)的意思:形容女性美丽、冷静、高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骚坛(sāo tán)的意思:指文学艺术领域的圈子或界限。

失真(shī zh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被扭曲或变形。

薪火(xīn huǒ)的意思:薪火指的是引火点燃柴薪,比喻传承和发展某种事物。也可以表示后辈继承前人的事业,使其得以发展。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须眉(xū méi)的意思:指男子的形象和气概。

繇来(yáo lái)的意思:繇来是一个古代的成语,表示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无法改变或逃避。

伊人(yī rén)的意思:指某个特定的人,通常是指一个美丽、迷人的女性。

争骛(zhēng wù)的意思:指争相奔走、争先恐后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答俞季郎见赠》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俞季郎赠礼的欣赏与赞美之情。首联“傅粉涂朱貌失真,须眉今始见伊人”运用比喻手法,将俞季郎的礼物比作精心修饰的容貌,虽美却失真,直到见到本人,才真正领略其魅力。颔联“抟云欲系虚空影,谱雪能描冷艳春”进一步通过想象和比喻,表达了对俞季郎才华的赞赏,仿佛他能捕捉到云中虚影,用雪花描绘出寒冷中的春色,形象生动,富有诗意。颈联“未信江河终不返,繇来薪火也非陈”则在赞美之余,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时间流转、事物更迭的感慨,但同时也肯定了俞季郎如同薪火,虽旧但永续的精神价值。尾联“骚坛近日人争骛,唯有季郎步绝尘”点明了主题,指出在文坛上,人们纷纷追逐,而只有俞季郎能够独步超群,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和风范。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既是对俞季郎个人才华的赞誉,也是对其独特人格魅力的颂扬。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庭中有奇树

奇树生南国,孤根来远方。

隹名谁不爱,植近君子堂。

春风一披拂,花叶何炜煌。

上有寄生枝,亦得沾恩光。

桂枝陵寒山,梧桐在高冈。

草木非自献,信美非所将。

(0)

石门道中

烟雾冥濛匝四山,紫骝驮我画图间。

不妨终岁长为客,才到吟诗便属閒。

沉海鱼书无梦想,穿云鸟道有跻攀。

折冲久佩宣尼训,敢讶行边渐入蛮。

(0)

赠袁舍人忠微

袁子海上来,华年抱奇术。

远之金台游,遂为龙门客。

立谈拜双璧,再见赐千金。

烜赫日月光,浩荡风云心。

五侯不敢狎,七贵遥相待。

独步群贤中,高视九州外。

一朝随龙飞,峨冠登凤池。

紫诰承天恩,彩笔挥英辞。

朝趋金銮殿,暮直苍龙阙。

鸣珂禁苑风,锡宴金闺月。

而我疏朽质,乃于天上逢。

握手玉堂迥,论文丹禁通。

冠玉岂长贫,燕颔自食肉。

抵掌青云中,相看笑流俗。

丈夫未得志,或为愚者欺。

咄嗟洛阳妇,叱咤淮阴儿。

騄駬异款段,荆仆岂燕石。

不逢乐与和,吁嗟何人识。

虎变不足惊,明月知我心。

因君秉清鉴,一奏高山音。

(0)

七月辞

南方赤帝骑龙尾,啾啾夜渡银河水。

露湿火云飞不起,碧色凝天薄如纸。

凤管参差裁短玉,别梦茕茕冷秋烛。

金井阑西一叶风,吹尽湘妃鬓边绿。

(0)

题墨兰

滋兰九畹空多种,何似墨池三两花。

近日国香零落尽,王孙芳草遍天涯。

(0)

乙丑冬重过古囊·其六

翠微分半榻,胜托此真缘。

披草寻龙藏,过溪饮虎泉。

香花萦下界,脩竹出诸天。

忽忆同游者,浮生殊可怜。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