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的观察者在夜晚仰望明月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想象。首句“夜夜婵娟只独看”,以“婵娟”比喻月亮的美丽与圆满,点明了诗人独自欣赏月色的主题,营造出一种孤寂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天涯破镜望征鞍”,运用了“破镜”的典故,象征着分离与思念,同时“望征鞍”则暗示了远方的亲人或爱人即将归来,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与期待。
“秋声先送蓬门冷”,通过“秋声”与“蓬门冷”描绘了秋天的凉意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感,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主题。最后,“疑挟飞仙到广寒”,借用神话中的“飞仙”与“广寒宫”,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思念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超越现实的渴望,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酺.问政山中春雨
看舞榆低,丝杨绾,争忍良辰抛掷。
无端敲竹雨,响空阶疑是,故人双屐。
枕湿炉寒,杯空剑锈,吹鬓东风欺客。
劳劳亭前路,便伤心不似,少年时节。
者人远多忘,书催难好,付渠怜惜。泥涂遥望极。
望中见、山外天空阔。
怕说与、莺儿巧啭,蝶子轻翻,待相逢、翠帏将息。
暖到双罗袖,曾记得、牵萝颜色。更长笛、谁吹彻。
梅瓣都坠,容易缃英收拾。脆圆几时荐席。
解连环
后堂春晚。背红灯影里,酒寒人散。
自卷幔、别泪栏干,正斜月辉辉,断云天远。
半晌偎侬,怎便是、三更三点。
叹从今只有,妆台镜子,照人心眼。
回头岁华荏苒,记无多笑语,总添哀怨。
谩付与、约指双环,问何日题诗,定情相见。
绣幄香泥,好护惜、明年宿燕。
待萧郎、白马归来,絮飞满院。
往时杨清溪为乡先达菊存陈公作种菊图工妙逼真去之六十馀年其五世孙继先乃得之于其仲父有实家盖其家故物也出以示余因题其后以致景仰之意·其十九同子瑗梁徵士上圯入小庄投宿下郛周氏草房赋此奉柬
解鞍向晚暂停征,况是周郎重故情。
今夜酒醒山月上,便应高枕听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