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自 咏 示 客 宋 /陆 游 衰 发 萧 萧 老 郡 丞 ,洪 州 又 看 上 元 灯 。羞 将 枉 直 分 寻 尺 ,宁 走 东 西 就 斗 升 。吏 进 饱 谙 箝 纸 尾 ,客 来 苦 劝 摸 床 棱 。归 装 渐 理 君 知 否 ?笑 指 庐 山 古 涧 藤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饱谙(bǎo ān)的意思:饱经历,深刻了解。
床棱(chuáng léng)的意思:指床的四个角落。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斗升(dòu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升高、提升,形容力量或地位逐渐增强。
郡丞(jùn chéng)的意思:郡丞是指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郡县的政务。
看上(kàn shàng)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物产生好感或赞赏。
庐山(lú shā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高度或者重要性。
上元(shàng yuán)的意思:指元宵节,也指元宵节时期。
枉直(wǎng zhí)的意思:枉直指的是行为或言辞不得要领,不得其法,不中肯,没有实际效果。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寻尺(xún chǐ)的意思:寻找尺子。形容事情繁琐,无聊。
元灯(yuán dēng)的意思:指最初点燃的灯,也用来比喻最初的启发或指引。
纸尾(zhǐ wěi)的意思:指纸张的尾部,比喻文章或书籍的结尾部分。
- 注释
- 郡丞:即郡县长官的帮手、杂务之类。
丞,各官府长官的佐僚为丞。
洪州:隋朝置郡,南宋升为隆兴府,治所即今南昌市。
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枉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
东西:东边与西边。
斗升:斗与升,喻少量、微薄。
饱谙:最熟悉。
箝纸尾:恭恭敬敬地请上司在纸尾署名签字。
摸床棱:谓模棱两可,含糊其事,这实际是作者的牢骚话。
古涧藤:指藤杖。
- 翻译
- 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隆兴府观看上元节的花灯。
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走,挣二斗米糊口吃饭。
小吏操办公文时对上司低声下气,有人来苦声劝说,却模棱两可,含糊其事。
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自咏示客》,通过描绘自己衰老之态和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境遇和心境。首句“衰发萧萧老郡丞”直接点出诗人的身份——一位年迈的郡丞,头发稀疏,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老态。接下来,“洪州又看上元灯”暗示时光流转,诗人再次在元宵节观灯,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是非曲直的无奈和厌倦,他不愿再纠缠于琐碎的权衡与争斗,宁愿选择淡泊。这里的“寻尺”、“斗升”都是比喻官场中的微小利益。
“吏进饱谙钳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与下属和来访者的关系,他对下属的官场习气感到厌烦,而客人的劝说也让他感到疲惫,只能苦笑应对。
最后两句“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诗人透露出想要归隐之意,暗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笑着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归乡计划,想象着将来在庐山古涧边过上清闲的生活,藤蔓相伴,寓意着超脱尘世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深沉的人生感慨和高尚的品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松下自遣
聚气成此身,假缘暂寄世。
可怜自在性,本无烦恼系。
傍水与登山,翛然有深诣。
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
供饮岩畔泉,充庖槛前菊。
半月一剃发,半年一洗浴。
但得恣疏懒,何曾有荣辱。
新秋雨初霁,圆月照我屋。
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
人生天地间,性分各自足。
捧檄何必喜,途穷何必哭。
容彭不为长,颜杨不为促。
四者俱如梦,何为自羁束。
彼笑我太狂,我笑彼太俗。
彼我更相笑,是非无实录。
不如长默默,恬淡过昏旭。
渊鱼与林鸟,各得随所欲。
举头谁是友,风月与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