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时闻啭,风蝉忽听吟。
把书閒读处,凉籁觉心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竹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竹林的生机与静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翠拥如云竹”以“翠”字点出竹色之绿,以“云”字形容竹林之密,形象地勾勒出竹林的壮观景象。接着,“门开一径深”则引人步入这幽深的竹林之中,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自然深处的大门。
“成林常少日,接叶自多阴”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竹林的茂盛与遮蔽阳光的特点。竹林虽少日照,但因枝叶紧密相连,形成天然的阴凉之地,营造出一种清凉静谧的氛围。
“山鸟时闻啭,风蝉忽听吟”则进一步丰富了竹林的生态景观,山鸟的鸣叫与风中蝉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界的和谐乐章,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生命力。
最后,“把书闲读处,凉籁觉心清”表达了诗人在此读书时的心境,竹林的凉爽之声让人心灵得以净化,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七十已过半,所向意不如。
一官计大州,仆仆畏简书。
酒薄不可醉,歌舞见已疏。
亦有淡生活,诗成自相纾。
池面数尺地,荆棘试剪除。
为觅桃李花,养根待春初。
日暮公事已,呼童细耘锄。
稍稍净朽壤,依依列荒墟。
岁月能几何,坐见红绮舒。
更须土脉动,艺柳分芙蕖。
赏心固难事,寓目良有馀。
即此且痛饮,三年冀安居。
勿言传舍耳,吾生亦蘧庐。
苟无名利著,朝市均樵渔。
青山足佳游,远睇欲无路。
稍寻绝涧入,始辨云间树。
泉声若招客,倚杖得夷步。
惊湍泻乱石,激激有清趣。
风微鸟哢幽,日彻鱼影聚。
居然鱼鸟乐,正欠幽人住。
野僧岂忘机,作亭以兹故。
因君赋新诗,我亦梦其处。
挟筴度春水,絮飞花易阑。
吾衰聊玩世,子壮且勤官。
雨后半篙绿,风生孤棹寒。
慇勤酌双井,为试茗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