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其三》
《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其三》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自别灵源出,今归未廿春。

到门乔木仅,伐石旧题新。

欣厌人代,成亏了佛因。

海风短发且喜扬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短发(duǎn fā)的意思:指头发短小,形容人的头发短。也可比喻事物长度短小。

海风(hǎi fēng)的意思:海洋上的风,也用来比喻新鲜、清新的感觉或气息。

灵源(líng yuán)的意思:指智慧、才能的源泉或根本。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且喜(qiě xǐ)的意思:表示暂时满足,不再追求更多。

人代(rén dài)的意思:代表人民或代表他人行事。

随人(suí rén)的意思:随着他人的意愿行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欣厌(xīn yàn)的意思:欣喜和厌恶同时存在,既喜欢又讨厌。

扬尘(yáng chén)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尘土飞扬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从灵源之地离别归来,经过二十年的时间,再次回到那熟悉的地方。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变迁与人生流转的感慨。

首联“自别灵源出,今归未廿春”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跨度与空间转换,诗人从灵源之地出发,如今归来已过了二十个春夏秋冬。这里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回归故地的期待与复杂情感。

颔联“到门乔木仅,伐石旧题新”则转向对环境变化的描述。诗人回到故居,门前的古老树木依然挺立,但曾经刻下的石碑已被重新书写,象征着时光的更迭与世事的变迁。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对人文痕迹变化的反映,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接纳。

颈联“欣厌随人代,成亏了佛因”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里的“欣厌”可能指的是对时代变化的接受与不适应,“随人代”则暗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被动。“成亏了佛因”可能是在探讨因果循环与人生意义,表达了一种对生命价值和命运安排的深刻思考。

尾联“海风吹短发,且喜未扬尘”以自然景象结束全诗,海风轻拂,诗人白发飘扬,却庆幸没有被尘埃覆盖。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肯定,暗示了诗人虽历经沧桑,但仍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间、自然、社会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雪与新春作伴回,捣霜为片雹为埃。
只愁雪虚梅无柰,不道梅花领雪来。

(0)

夏夜翫月

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
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
唯复水是天,唯复天是水。

(0)

芗林五十咏·碧芦淙

春笋肥堪菜,秋花暖可毡。
何须双野鸭,屏上五湖天。

(0)

鲜鱼潭登舟

船阁寒沙待晚潮,行人舟子各相招。
银山一朵三千丈,隔海飞来对面销。

(0)

芗林五十咏·读书堂

老以书为命,眼将书作雠。
芗林与诚叟,同贩短檠愁。

(0)

芗林五十咏·碧梧

往往游西崦,时时憩午阴。
凤来人不见,飞入碧枝深。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