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鹿 田 西 寺 壁 宋 /吴 琳 为 从 吏 隐 招 提 宿 ,相 望 城 中 隔 几 尘 。云 暗 雨 来 疑 是 晚 ,山 深 寒 在 不 知 春 。锄 松 得 石 添 幽 径 。接 竹 通 泉 隔 近 邻 。此 去 又 寻 三 洞 约 ,初 平 应 怪 我 来 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初平(chū píng)的意思:初平指的是刚刚平定,刚刚安定下来。
从吏(cóng lì)的意思:指从官吏身份转变为普通百姓,也用来形容官职低微、身份卑贱。
近邻(jìn lín)的意思:指住在附近的邻居,也用来形容相互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吏隐(lì yǐn)的意思:指官员避世隐居,不再参与政治事务。
三洞(sān dòng)的意思:形容事物完整无缺,没有缺陷。
为从(wéi cóng)的意思:为了追随、效仿
相望(xiāng wà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相对而立,互相望着对方。
幽径(yōu jìng)的意思:幽径指的是幽静的小道或小径。
招提(zhāo tí)的意思:招募、征集
- 注释
- 从:跟随。
吏:官吏。
隐:隐藏/推荐。
招提:寺庙。
宿:住宿。
隔几尘:相隔很远。
云暗:乌云密布。
雨来:下雨。
晚:夜晚。
山深:山中深处。
寒:寒冷。
不知春:不觉春天来临。
锄松:挖掘松土。
得石:发现石头。
幽径:幽静小路。
接竹:连接竹林。
通泉:连通泉水。
隔近邻:与邻居保持距离。
三洞约:三个洞穴的约定。
初平:传说中的仙人初平。
怪:感到惊讶。
来频:来访频繁。
- 翻译
- 我在官吏的推荐下投宿在寺庙,城中的你我相隔仅一线尘土。
乌云密布雨将至,让人误以为夜幕降临,山深处寒意未消,不觉春天已至。
挖开泥土发现石头,拓宽了幽静的小路,竹林连通泉水,却与近邻保持距离。
这次我又要去寻找那三个洞穴的约定,初平仙人恐怕会惊讶我来访如此频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春日里寻访隐逸之地的情景。开篇“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两句,表达了诗人因躲避世俗纷争而远离城市,心向往着那清净之地,与城中隔绝,只剩下几缕尘念。
接着,“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二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云层变幻,不知是否已至黄昏;山谷幽深,即便春意盎然也难以觉察。
“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两句,则写诗人在自然中寻找隐逸之地的举动。锄去松根下方显露巨石,顺势成就一条幽静小径;又通过编织竹叶与溪流相连,以此作为与世隔绝的界限。
最后,“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深处的向往,以及对于自己频繁到访此地的解释。这里的“三洞”可能指的是山中隐秘的洞穴,而“初平”则是对时光平和之意,诗人认为在这样平静无忧的时节里,对于自然之美的追寻并不过分。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希望脱离尘世纷争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雪中篘酒,恰得三十六壶,乃酹黄山之神,而歌以侑之
酿秫小春月,取酒雪花晨。
漏壶插破浮蚁,涌起碧鳞鳞。
谁觉东风密至,更带梅香潜入,瓮里净无尘。
一见酒之面,便得酒之心。这番酒,□□□,未及宾。
黄山图就,旧日境界喜重新。
三十六峰云嶂,三十六溪烟水,三十六壶春。
寄语黄山道,我是境中人。
竹洲见寄次韵
朱宫瓦缶鸣,污泽黄钟屏。
古来会通籍,作者能签整。
翁如食橄榄,但愿回味永。
只今竹洲上,伏腊仰公廪。
玩彼易外象,付此卦中影。
遥知疏桐下,缺月见深省。
我来如征鸿,爱此沙洲冷。
他年直紫薇,梦断青丝绠。
旧游倘入念,折简肯相命。
新诗蒙剪拂,为怜伍哙等。
驾言载双榼,卜日问三径。
预约清樽月,云头开金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