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嵯峨(cuó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丽。
瓠子(hù zǐ)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样子、形态像瓠子一样丑陋、不堪入目。
汉武(hàn wǔ)的意思:指统一战国后的中国,由汉朝创立,以汉武帝刘彻为代表。
绛河(jiàng hé)的意思:指红色的河水,比喻血流成河的悲惨景象。
飘逸(piāo yì)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轻盈、灵动、优美。
飘飘(piāo piāo)的意思:形容轻飘飘的样子,如风吹草动。
秦桥(qín qiáo)的意思:指人的出身贫贱,但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
桑田(sāng tián)的意思:比喻沧海桑田之变化,形容世事变迁。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夏鼎(xià dǐng)的意思:指权势显赫的人或家族。
象物(xiàng wù)的意思:指事物相似或相仿的特征或形态。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逸气(yì qì)的意思:指心境超然、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也可指人的气质高雅、不拘小节。
- 注释
- 汉武:指西汉时期汉武帝。
天台:敬巫祀神的高台,此处指通天台。
绛河:即银河。
又称天河、天汉。
嵯峨:形容山高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宫殿之高。
瓠子:即河南濮阳瓠子口,曾经黄河决堤处。
夏鼎:即大禹所铸的九鼎,象征九州一统。
秦桥:指秦始皇曾筑跨海求仙的石桥。
相如作赋:相如,司马相如,曾作《大人赋》献于汉武帝。
- 翻译
- 汉武帝修建的天台切断了天河,天台总是含云吐雾,郁郁纷纷,犹如紫气护绕的仙家灵山。
他想像麻姑一样不老,笑看沧海桑田的变化,可是愿望没有实现瓠子口就决堤了,天台求仙成了梦想。
得到失传多年的夏鼎却不再重视霸业,想效仿秦始皇求仙,却和他修石桥一样未建成就沉没大海无法实现。
司马相如作了《大人赋》讽谏来汉武帝,却没有起到效果,徒为天台增加了飘渺的神韵。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筠的作品,从其内容和风格来看,颇有对古代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自我情感的抒发。
“汉武高台切绛河”一句直接点出了汉武帝时期的一处宏伟建筑,这里以此作为开篇,既展示了诗人胸怀壮志,也映射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向往。接着,“半涵非雾郁嵯峨”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通过“半涵”的字眼传达出一种既包含又不完全是的复杂情感。
“桑田欲看他年变”引出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而“瓠子先成此日歌”则表明诗人在这种历史沉思中,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夏鼎几迁空象物”这一句则是对古代文物的一种描绘,通过对古代器物的提及,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紧接着,“秦桥未就已沉波”一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另一番描写,既有对过去建筑宏伟的赞叹,也有对其今不复存在的感慨。
“相如作赋徒能讽”中的“相如”,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此自比,表明诗人自己也在尝试创作类似于古代辞赋的作品,但仅限于能够诵读和理解。最后,“却助飘飘逸气多”则是说尽管如此,这种创作活动本身就给了诗人很多灵感和满足,增添了一份超脱俗世的心境。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以及在这种情感基础上的自我创作与心灵升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日焦山观瘗鹤铭
昔爱山樵书,今踏山樵路。
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
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
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
古刻难细读,断缺苍藓护。
岁月岂易考,书法但增慕。
摩挲复三叹,欲去还小住。
习气未扫除,齿发恨迟暮。
华亭鹤自归,长江只东注。
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
冬至后雪夜
腊前梅蕊未斜横,至后醅香试满觥。
过眼文书开数叶,打窗风雨又三更。
闭门高卧直差易,拥鼻微吟何似生。
稍取湿薪供热弄,住山如此不多争。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巽堂
华堂选形胜,地直巽之隅。
主人心洁齐,公闲此燕居。
西来故乡客,东过朝大夫。
时逢志所惬,下榻同欢娱。
琴棋间壶觞,赋咏杂歌呼。
民间既羲皇,席上宜华胥。
每思就一醉,幸无官守拘。
奈何三千里,风埃与泥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