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食藕处,有寺已无亭。
草径幽能熟,兰襟淡更馨。
分外(fèn wài)的意思:特别,非常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兰襟(lán jī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质高尚、温文尔雅。
辘轳(lù lu)的意思:比喻事物重复循环,不断重复而无法解脱。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萑苇(huán wěi)的意思:指人才济济,众多杰出的人物。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翁方刚所作的《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其二)》的第二部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与友人游历万泉寺的情景。
"十年食藕处,有寺已无亭",开篇回忆起十年前在此地的经历,曾经的藕池边如今只剩寺庙,亭台已不在,流露出岁月变迁的感慨。
"草径幽能熟,兰襟淡更馨",诗人通过描绘曲折幽深的小径和淡淡的兰花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暗示了寺内的宁静与僧人的高洁。
"雨兼萑苇响,泉带辘轳听",进一步描绘了雨声与芦苇摇曳的声音,以及泉水伴着辘轳转动的声响,动静结合,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意在寒林背,西山分外青",诗人的心意似乎寄托在那片寂静的寒林背后,而西山的青翠更加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旧地重游的怀旧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超然心境的追求。翁方刚的诗风质朴而深沉,此诗亦体现了这种特点。
白头关塞走匆匆,曾玷山公启事中。
妙论微言思落日,荒山穷谷梦悲风。
八哀欲赋嗟无语,三径宜归恨未容。
却愿扫除西域去,预羞麟阁画边功。
故人风雪知何处,旅梦时时得旧游。
温麦周禾不我饱,秦云陇水使君愁。
刘琨数刻欢安在,何逊一筵笑则休。
赋就思玄尘易绝,诗成述祖泪难收。
曾窥汉简和戎策,尚忆津梁礼佛裘。
大轴丹青犹凛冽,小官孙子太卑陬。
故园多谢凌霄木,直到丹霄上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