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十智同真面目全”开篇,巧妙地将十个智慧比作完整的真实面貌,暗示着智慧与真理的统一性。接着,“于中一智是根源”一句揭示了其中有一个智慧是所有智慧的根本,暗含着核心智慧的重要性。
“如今要见汾阳老”则引出了一位历史人物——汾阳老,这里的“汾阳老”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高僧或智者,象征着深邃的智慧和修行的境界。“劈破三玄作两边”则是对如何达到这种智慧境界的描述,通过“劈破”三玄(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深奥理论或修行层次),从而达到智慧的两面性理解,即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在复杂中找到简单。
整体而言,这首诗探讨了智慧的本质、来源以及如何达到更高层次的智慧境界,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智慧与真理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领悟这些深刻的道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子瞻特来高安相别先寄迟适远却寄迈迨过
老兄骑骡日百里,据鞍作诗若翻水。
忽吟春草思惠连,因之亦梦添丁子。
群儿竞长堪一笑,老马卧餐何日起。
闻兄尽室皆旧人,见面未曾惟遁耳。
迟年最长二十六,已能干父穷愁里。
豫儿扬眉稍刚劲,党子温纯无愠喜。
我兄憔悴我亦穷,门户久长真待尔。
但令戢戢见头角,甑倒囊空定何耻。
家藏万卷须尽读,此外一簪无所恃。
船中未用废诗书,闭窗莫看江山美。
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
五年卖盐酒,胜事不复知。
城东古道场,萧瑟寒松姿。
出游诚偶尔,相逢亦不期。
酉轩吴越僧,弛担未多时。
言住西湖中,岩谷涵清漪。
却背闾井喧,曲尽水石奇。
昔年苏夫子,杖屦无不之。
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
麋鹿尽相识,况乃比丘师。
辩净二老人,精明吐琉璃。
笑言每忘去,蒲褐相依随。
门人几杖立,往往闻谈词。
风云一解散,变化何不为。
辩入三昧火,卯塔长松欹。
净老不复出,麈尾清风施。
苏公得罪去,布衣拂霜髭。
空存壁间字,郁屈蟠蛟螭。
知我即兄弟,微官此栖迟。
问何久自苦,五斗宁免饥。
俯首笑不答,且尔聊敖嬉。
我兄次公狂,我复长康痴。
反复自为计,定知山中宜。
但欲毕婚娶,每为故人疑。
君归漫洒扫,野鹤非长羁。
《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宋·苏辙】五年卖盐酒,胜事不复知。城东古道场,萧瑟寒松姿。出游诚偶尔,相逢亦不期。酉轩吴越僧,弛担未多时。言住西湖中,岩谷涵清漪。却背闾井喧,曲尽水石奇。昔年苏夫子,杖屦无不之。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麋鹿尽相识,况乃比丘师。辩净二老人,精明吐琉璃。笑言每忘去,蒲褐相依随。门人几杖立,往往闻谈词。风云一解散,变化何不为。辩入三昧火,卯塔长松欹。净老不复出,麈尾清风施。苏公得罪去,布衣拂霜髭。空存壁间字,郁屈蟠蛟螭。知我即兄弟,微官此栖迟。问何久自苦,五斗宁免饥。俯首笑不答,且尔聊敖嬉。我兄次公狂,我复长康痴。反复自为计,定知山中宜。但欲毕婚娶,每为故人疑。君归漫洒扫,野鹤非长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467c6906505b6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