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静夜》
《静夜》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青]韵

夜久篆烟凝,欲眠方掩扃。

梧桐窗外月,悭到枕边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篆烟(zhuàn yān)的意思:篆烟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书法或篆刻的烟雾样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烟雾弥漫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墨烟飘逸的书法或篆刻作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宁静的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感知。

首句“夜久篆烟凝”,以“篆烟”这一形象化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深夜中烟雾凝聚的状态,暗示时间的漫长与夜色的深沉。篆烟,即香烟,因其形状细长如篆文而得名,这里用来形容夜深人静时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香气,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着,“欲眠方掩扃”一句,写出了诗人的行动——准备入眠,同时通过“扃”(门栓)的动作,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与安详。这里的“欲眠”不仅表达了身体的疲惫,也暗含了心灵的渴望,寻求一个安宁的睡眠,结束一天的劳顿。

“梧桐窗外月,悭到枕边屏。”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窗外,描绘了一幅月光透过梧桐树洒在地面的景象。梧桐树作为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被赋予高洁、清雅的象征意义。月光“悭”(吝啬)地照到枕边的屏风上,既体现了月光的柔和与稀疏,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美的珍惜和欣赏。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月光与梧桐树交织出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这份宁静的向往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首尾吟·其一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难老时。

齿暮乍逢新岁月,眼明初见旧亲知。

欢情此去未伏减,饮量近来差觉低。

六十七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0)

昼睡

昼睡功夫未易偕,羲皇以上合安排。

心间无事饱食后,园里有时闲步回。

未午庭柯莺屡啭,已残花径客稀来。

请观世上多愁者,枕簟虽凉无此怀。

(0)

垂柳短吟

临溪拂水正依依,更被狂风来往吹。

薄暮不胜烟羃羃,深春无奈日迟迟。

谁家缥缈青罗帔,何处蹁跹金缕衣。

犹恐离人肠未断,满天仍着乱花飞。

(0)

观物吟四首·其四

人之耳所闻,不若目亲照。

耳闻有异同,目照无多少。

并弃耳目官,专用舌口较。

不成天下功,止成天下笑。

(0)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其二

及见希夷迹,又见希夷真。

始知今与古,天下长有人。

(0)

头白吟

头白已多时,况能垂白髭。

不如犹甚幸,窃比未全衰。

润屋虽无镪,承家却有儿。

敢言贫净洁,似我亦应稀。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