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篆烟凝,欲眠方掩扃。
梧桐窗外月,悭到枕边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宁静的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感知。
首句“夜久篆烟凝”,以“篆烟”这一形象化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深夜中烟雾凝聚的状态,暗示时间的漫长与夜色的深沉。篆烟,即香烟,因其形状细长如篆文而得名,这里用来形容夜深人静时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香气,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着,“欲眠方掩扃”一句,写出了诗人的行动——准备入眠,同时通过“扃”(门栓)的动作,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与安详。这里的“欲眠”不仅表达了身体的疲惫,也暗含了心灵的渴望,寻求一个安宁的睡眠,结束一天的劳顿。
“梧桐窗外月,悭到枕边屏。”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窗外,描绘了一幅月光透过梧桐树洒在地面的景象。梧桐树作为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被赋予高洁、清雅的象征意义。月光“悭”(吝啬)地照到枕边的屏风上,既体现了月光的柔和与稀疏,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美的珍惜和欣赏。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月光与梧桐树交织出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这份宁静的向往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临溪拂水正依依,更被狂风来往吹。
薄暮不胜烟羃羃,深春无奈日迟迟。
谁家缥缈青罗帔,何处蹁跹金缕衣。
犹恐离人肠未断,满天仍着乱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