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词牌: 减字木兰花

梨花未绝。朵朵沾泥犹是雪。欲嫁东风

自有蜂媒落红连朝烟雨。一见春光都欲语。

斟酌庭前。忍舍莺声昼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光(chūn guāng)的意思:春天的阳光,指春天的美好景色或春天的气息。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蜂媒(fēng méi)的意思:蜂媒指的是蜜蜂传授花粉,帮助花朵进行授粉,以促进植物的繁殖。比喻积极宣传,促使事物顺利发展。

梨花(lí huā)的意思:梨花是指梨树开花的景象,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连朝(lián zhāo)的意思:连续多个朝代。

落红(luò hóng)的意思:指花朵凋谢或红色的东西脱落。

送落(sòng luò)的意思:指把人置于危险、困境中,使其失败或受到打击。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犹是(yóu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虽然已经发生或发展到一定程度,但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斟酌(zhēn zhuó)的意思:斟酌指在做事情或做决策时,经过慎重思考和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

昼眠(zhòu mián)的意思:在白天睡觉,指白天睡觉而不努力工作。

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梨花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之景。

开篇“梨花未绝”,点出梨花虽已凋谢,但其花瓣依然沾着泥土,仿佛雪花一般洁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朵朵沾泥犹是雪”一句,将梨花的形态与雪花相比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梨花在春末的美丽与脆弱。

“欲嫁东风”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梨花以情感,暗示梨花在春风的吹拂下,似乎想要与东风结伴而行,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自有蜂媒送落红”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中蜜蜂忙碌采蜜的情景,通过“落红”一词,既指代了梨花的凋零,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体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

接下来,“连朝烟雨”描绘了连续多日的细雨天气,雨中的梨花更加显得娇嫩,仿佛与春光相互对话,即将绽放出新的生机。“一见春光都欲语”一句,赋予了春光以生命,表达了春光对梨花的关怀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最后,“斟酌庭前”一句,诗人站在庭院前,面对着梨花与春光,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忍舍莺声去昼眠”则表达了诗人不愿错过这美好的一天,即使在白天也要欣赏自然之美,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体而言,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对梨花、春光、蜜蜂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的感慨。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金陵示子

两字平安付甲初,近来家事竟如何。

故园莫使生苍莽,祖垄休教长薜萝。

乡里亲朋须浃洽,家庭诗礼莫蹉跎。

奉天殿下辞归日,一一从头细琢磨。

(0)

燕京写怀

辉燀夜色瘴烟清,独对芳樽怆客情。

京国久悬亲舍念,草庐重沐圣朝徵。

仲淹忧世心逾切,杜甫伤春赋易成。

自愧衮衣犹未补,敢将书剑问归程。

(0)

宝安八景·其一市桥春涨

石梁跨河岸,百尺犹垂虹。

夜来春□□,□□□□洪。

滔滔势莫遏,滚滚声何雄。

□□□□□,□□□海通。

飞翔集鹅鹳,变化多鱼龙。

□□□□□,□□兴何穷。

(0)

梅竹为理问程勉赋二首·其一

罗浮别后已多时,山下梅花入梦思。

驿使不来空怅望,却从图里见南枝。

(0)

题杨炼师月夜诵经图

璧月流空露满庭,道人闲诵蕊珠经。

清声琅琅夜方永,白鹤飞绕香烟听。

(0)

宿来安驿听雨偶成

茅檐彻夜雨潇潇,枕簟生凉暑气消。

自是思亲不成寐,非干窗外有芭蕉。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