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其三》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带月(dài yuè)的意思:有月亮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昏莫(hūn mò)的意思:形容头脑昏沉,思维迟钝。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宿鸟(sù niǎo)的意思:指待在一个地方不肯离去的人或者动物。
天外(tiān wài)的意思:指超出人们平常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 翻译
- 夕阳仍然挂在天边,照在树梢上。
树林中的鸟儿已经归巢,夜幕即将降临。
- 注释
- 天外:天边。
斜阳:夕阳。
犹在树:仍然挂在树梢。
林间:树林中。
宿鸟:归巢的鸟儿。
已归巢:已经回到它们的窝。
黄昏:傍晚。
柴门:简陋的木门。
掩:关闭。
恐:担心。
诗人:文人墨客。
带月敲:带着月光来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天外斜阳犹在树",夕阳余晖洒在远处的树梢上,暗示着一天即将落幕,时光的流转中透出淡淡的哀婉。"林间宿鸟已归巢",林中的鸟儿纷纷归巢,增添了宁静与温馨的氛围,也象征着生活的秩序和归宿感。
接下来的两句"黄昏莫把柴门掩,恐有诗人带月敲",表达了诗人对深夜来访之人的期待和想象。黄昏时分,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过早关门,似乎在等待着那个可能在月光下造访的文人墨客,这种期待中流露出对文学交流的渴望和对知己的热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日常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的珍视,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宋末元初诗歌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霅上感怀
七年三过白蘋洲,长与诸豪载酒游。
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
留别平阇黎
缘尽山城且不归,此生相见了无期。
保持异日莲花上,重说如今结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