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残数树月,僧起半岩云。
《宿东岩寺晓起》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 东 岩 寺 晓 起 唐 /薛 莹 野 寺 寒 塘 晓 ,游 人 一 梦 分 。钟 残 数 树 月 ,僧 起 半 岩 云 。宿 鸟 惊 初 见 ,幽 泉 落 不 闻 。吟 馀 凭 前 槛 ,红 叶 下 纷 纷 。
- 翻译
- 清晨,野外的寺庙旁有一片寒冷的池塘,游人的梦境在此分散。
钟声渐渐消逝,只有几棵树映衬着月光,僧人从半山岩的云雾中醒来。
宿鸟因游人的出现而惊飞,泉水落下却悄然无声。
吟诗完毕,我靠着栏杆远望,只见红叶纷纷飘落。
- 注释
- 野寺:荒凉的寺庙。
寒塘:冰冷的池塘。
晓:清晨。
游人:旅行的人。
梦分:梦境中断裂。
钟残:钟声减弱。
数树月:几棵树木间的月光。
僧起:僧人起身。
半岩云:半山腰的云雾。
宿鸟:过夜的鸟儿。
惊初见:被突然看见而惊飞。
幽泉:隐蔽的泉水。
落不闻:落下声音听不见。
吟馀:吟诗之后。
凭:依靠。
前槛:前方的栏杆。
红叶下纷纷:红叶纷纷飘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人在晨曦中于野寺醒来后的情景。"野寺寒塘晓,游人一梦分",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清冷而宁静的早晨场景,野寺中的水塘映照着初升的阳光,而游人则是从一场美好的梦中苏醒,仿佛将现实与梦境区分得十分明确。
接着,诗人笔触转向"钟残数树月,僧起半岩云",这里通过寺庙中残旧的钟声和几棵树木下洒落的月光,以及隐约在山岩间升腾的云雾,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僧人的起身也许是在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觉醒。
"宿鸟惊初见"写的是鸟儿对于游人突然出现的惊讶,而"幽泉落不闻"则是对寺中泉水声音微弱到几乎听不见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宁静与隐秘。
最后,"吟馀凭前槛,红叶下纷纷"展现了游人在寺庙前的栏杆上吟咏诗词,心情舒畅,同时也映衬出周遭秋色渐浓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院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禅意,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然。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腰站河
打篷雨声歇,渐闻柔橹声。
披衣起窥天,寒色洗晶莹。
落月大如斗,光与朝曦争。
四山湿翠飞,翘首媚新晴。
其上最高处,残雪横庚庚。
白云生山腰,一抹似水平。
轻风忽倒吹,须臾灭复明。
此境信幽绝,墨妙思关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