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时身欲瘦,历处梦犹惊。
《和康节三诗·其三听琴》全文
- 注释
- 琴:古代的弦乐器,常用于抒发情感。
真声:指真实的、未经修饰的声音。
急雨:形容雨势猛烈。
昌黎操:韩愈的琴曲,这里借指韩愈的文学风格。
- 翻译
- 谁人不喜爱琴音,但真正的声音可能并不悦耳。
在疾风骤雨中匆匆走过,流水在石头底下发出潺潺声响。
忧虑时世,身心憔悴,即使身处异地,梦境中也心有余悸。
我打算仿照韩愈的风格,用琴声清冷地表达我的情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名为《和康节三诗(其三)听琴》。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琴声的深切情感以及内心的某种忧郁。
“何人不爱琴,难听是真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琴声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真正能够欣赏琴声的人的怀疑或寻找。诗人认为真正的琴声是需要细心去感受的,而非浅尝辄止的普通之人所能理解。
“急雨蓬中过,流泉石底鸣。”这里借助自然景象来形容琴声的清新与穿透力。急雨如同急促的琴音在空气中穿行,而流泉则似低沉而悠长的声音在石头下回响。
“忧时身欲瘦,历处梦犹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这种情感如同梦魇一般,让人无法摆脱。身体因忧愁而消瘦,是内心痛苦的外在体现。
“拟续昌黎操,泠泠写此情。”这里,“昌黎”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他的诗歌被誉为“昌黎体”。诗人表达了想要效仿前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文风,用琴声来抒发自己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于真实艺术鉴赏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忧虑与不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