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之台今已久,姓樊名邴寂无闻。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天 台 老 樊 宋 /白 玉 蟾 别 后 俄 经 几 许 春 ,相 逢 一 笑 挹 南 薰 。灰 头 土 面 无 人 识 ,木 食 草 衣 嫌 俗 纷 。在 浙 之 台 今 已 久 ,姓 樊 名 邴 寂 无 闻 。为 君 传 此 新 诗 去 ,寄 与 铅 山 赵 翠 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衣(cǎo yī)的意思:指贫穷、贫困的衣着。
翠云(cuì yún)的意思:形容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的景象。
寄与(jì yǔ)的意思:寄托希望、寄托感情
几许(jǐ xǔ)的意思:一些,几个,多少
木食(mù shí)的意思:指一个人没有口才,说话不利索,不善言辞。
南薰(nán xūn)的意思:指南风吹向南方,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或者事物的发展向好的方向发展。
铅山(yán shān)的意思:指非常沉重、艰难的工作或任务。
俗纷(sú fēn)的意思:指世俗纷扰、纷争不断,形容社会风气混乱、人心不安。
无闻(wú wén)的意思:没有人知道或听说过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新诗(xīn shī)的意思:指创作于近代的诗歌形式,与古代诗歌形式相对。
灰头土面(huī tóu tǔ miàn)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或形象非常狼狈、憔悴。
- 翻译
- 自从分别后已度过多少春天,重逢时微笑中感受南风的芬芳。
满身尘土无人识得,只愿过着粗茶淡饭、朴素生活的我,厌倦了世俗的纷扰。
我在浙江的官署任职已久,名叫樊邴,却默默无闻。
现在我为你写下这首新诗,希望能寄给铅山的赵翠云。
- 注释
- 别后:分开之后。
俄经:不久。
相逢:再次相遇。
一笑:微笑。
挹:汲取,感受。
南薰:南方的和煦之风。
灰头土面:形容生活艰辛,满身尘土。
无人识:没有人认识。
木食草衣:简朴的生活方式。
嫌俗纷:厌烦世俗的纷扰。
在浙之台:在浙江的官署。
今已久:已经很久。
姓樊名邴:名叫樊邴。
寂无闻:默默无闻。
为君:为了你。
传此新诗:传递这首新写的诗。
铅山赵翠云:铅山的赵翠云(人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名为《赠天台老樊》。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怀旧情感和淡远的生活态度。
“别后俄经几许春,相逢一笑挹南薰。”开篇两句,诗人通过对时光流转的反问,以及与故人的偶遇和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景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其中,“俄经几许春”既是时间的流逝,也隐含着岁月带来的孤寂感;“相逢一笑挹南薰”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和美好的追怀。
“灰头土面无人识,木食草衣嫌俗纷。”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后的生活状态。"灰头土面"形容了长时间不与世间接触的模样,而"木食草衣"则是对自然生活的写照。这两句通过强烈的视觉和感觉细节,展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淡然。
“在浙之台今已久,姓樊名邴寂无闻。”诗中的"浙之台"指的是天台山,这里是诗人居住的地方。"姓樊名邴寂无闻"则表明了这位隐者虽然生活在世俗之外,但依然有着自己的名字和姓氏,只不过因其清高脱俗而不为世人所知。
“为君传此新诗去,寄与铅山赵翠云。”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将这首诗作为礼物,传递给远方的友人赵翠云,以表达自己的情谊。这也彰显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这几行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友情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切理解和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