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诗·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挽诗,以“荷衣兰袂青松下”开篇,描绘出一位仙风道骨之士,在青松之下,身着荷衣兰袂,飘逸脱俗的形象。这不仅展现了逝者的高洁与超凡脱俗,也暗示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接着,“亲见升平六十春”一句,点明了逝者见证了六十年的太平盛世,既是对逝者生前经历的肯定,也是对其人生价值的一种高度评价。
“云海忽惊翔化鹤”这一句,运用了“化鹤”的典故,源自《搜神记》,描述的是仙人乘鹤飞翔的情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其灵魂升入仙境的想象。同时,“云海”二字也象征着逝者灵魂的归宿,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最后一句“吴淞风月属何人”,则将情感转向了对逝者身后世界的思考。吴淞,这里可能是指江河湖海,泛指逝者曾经生活过的环境。此句意为,随着逝者的离去,那些美好的风月时光将属于谁?表达了对逝者离世后,留给世界一片空白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留下的美好记忆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缅怀了逝者的一生,也寄托了对逝者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忆,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为清渭滨赋集清轩诗
造化既橐籥,坱圠斯无穷。
下达于幽阴,上彻于穹窿。
物各限己私,是以无全功。
高人作轩宇,与彼造化通。
洋水皆心深,一碧涵虚空。
洗尽世间尘,万象皆冲融。
乾坤清淑气,大集于其中。
为语登轩人,快睹开昏蒙。
送僧之湖南
交游星散尽,之子复南行。
惜别悲杨柳,相思寄杜蘅。
好山须驻锡,恶路莫贪程。
近得湘中信,湘中寇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