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与曩未异,目存迹焉追。
《阳翟县城凝嵩亭》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阳 翟 县 城 凝 嵩 亭 宋 /梅 尧 臣 西 北 望 嵩 色 ,忆 上 大 室 时 。陟 彼 已 不 浅 ,坐 此 安 能 知 。今 谁 绝 壁 下 ,但 见 前 峰 危 。正 与 曩 未 异 ,目 存 迹 焉 追 。
- 翻译
- 向西北望去,嵩山的景色映入眼帘,想起当年登大室山的情景。
那时攀登已经不浅,如今坐在这里又怎能体会当时的艰辛。
现今又有谁能在这峭壁之下,只看到前方险峻的山峰。
眼前的景象与往昔并无太大差异,只能通过回忆追寻过去的足迹。
- 注释
- 嵩色:指嵩山的景色。
大室:古代山名,位于今河南登封地区。
陟:攀登,上升。
绝壁:陡峭的悬崖。
曩:过去,从前。
目存迹:通过回忆来追溯过去的经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阳翟县城凝嵩亭》,描绘了诗人从凝嵩亭向西北眺望嵩山的景象,引发了对过去登大室山的回忆。"陟彼已不浅"表达了攀登之高,而"坐此安能知"则流露出对过去的感慨,不知当时的情景能否完全理解。接着,诗人想象现今有人仍在绝壁之下,只能看到前方险峻的山峰,这与他昔日的经历并无太大差异,只是通过眼前的景色来追溯往昔的足迹。
整首诗以凝望嵩山引发的怀旧之情为线索,通过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梅尧臣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特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李相读书堂
历山草堂最深处,长史题诗久仙去。
南峰衲子营精庐,杖履经过重游寓。
公垂遗迹留山隈,数卷长依佛火开。
栖迟颇自爱岩壑,憔悴岂即期公台。
浮沈幕下名逾重,政府倾危相遘弄。
频遭迁徙忘恩仇,岭海江州均一梦。
沙堤筑就近悬车,追忆前游愿遂初。
何日重寻石泉寺,妙香灯影读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