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丘(bǐ qiū)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僧人。
丹青(dān qīng)的意思:指绘画、写字等艺术创作。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花锦(huā jǐn)的意思:形容色彩绚丽多彩,美丽耀眼。
间关(jiān guān)的意思:指相邻的两个关卡或要塞之间的地带,也比喻相隔不远的两个地方。
锦绣(jǐn xiù)的意思:形容美丽绚丽的景色或事物。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丘林(qiū lí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才能出众,超过了同辈人的水平。
入门(rù mén)的意思:指初学者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或技能的阶段。
森森(sēn sēn)的意思:形容树木茂密、森林密集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氛紧张、可怕或是威严的样子。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细细(xì xì)的意思:非常细小、细致入微、详细。
循墙(xún qi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同一地方重复出现、循环往复的情况。
幽禽(yōu qín)的意思:幽静的鸟类,比喻隐居、不事非非的人。
乍到(zhà dào)的意思:刚刚到达一个地方或刚开始做某件事情。
竺国(zhú guó)的意思:指自己的国家,也可以指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纵步(zòng bù)的意思:大步向前迈进,形容行动积极,有决心。
坐来(zuò lái)的意思:坐着等待,指等待时间的过程。
- 鉴赏
这首《樾径》由明代诗人文彭所作,描绘了一段独特的林中路径,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
首先,“入门百本循墙树”,开篇即以“百本”形容树木之多,仿佛步入了一个绿色的海洋,沿着墙壁生长的树木,既展示了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路径的蜿蜒曲折。接着,“六月曾教落翠阴”,在炎炎夏日,树木投下的浓密绿荫,不仅为行人提供了避暑的清凉之地,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安详的氛围。
“乍到只疑天竺国”,初入此境,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异域,天竺国的神秘与美丽在此得到了诗意的再现,表达了作者对这片森林的惊奇与赞叹。紧接着,“坐来元是比丘林”,进一步揭示了这里的宁静与祥和,如同僧侣修行之所,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森森古殿丹青剥,细细苔花锦绣侵”,古殿的壁画虽已斑驳,但依然透露出历史的庄严与深邃;而细小的苔花,却在石阶上织就了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了自然与时间的和谐共存。这种对比,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读罢楞岩时纵步,间关何处语幽禽”,在阅读楞岩(可能指佛教经典或某种象征)之后,诗人悠然漫步,耳边传来的是远处幽禽的啼鸣,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欣赏,也是心灵与自然对话的体现,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樾径》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林中之旅,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也传达了其内心深处对于宁静、和谐与超脱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