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马嵬》
《马嵬》全文
唐 / 崔道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二妃(èr fēi)的意思:指两个妃子,常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密切,互相帮助,相互支持。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万乘(wàn shèng)的意思:形容辎重车马众多,规模宏大的盛况。

湘水(xiāng shuǐ)的意思:指湖南的湘江水,比喻文采卓越的女子。

心违(xīn wéi)的意思:心意相背,内心不一致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重华(zhòng huá)的意思:指重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愿意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珠翠(zhū cuì)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注释
万乘:指帝王的车驾,这里代指帝王。
凄凉:形容心情或环境的悲凉。
蜀路:指通往蜀地的道路。
珠翠:形容华丽的服饰,象征富贵。
风流主:指风流倜傥、有才情的领导者。
湘水:长江上游支流,这里寓指湖南地区。
二妃:指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后世常用来象征忠贞的爱情。
翻译
庞大的车驾在凄凉的蜀道上归去,眼前的繁华景象与心中所想不符。
即使舜帝那样的英明君主也不是风流倜傥的主角,湘江依然流传着娥皇、女英两位妃子的哀泣传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心境,蜀路之行充满了悲凉。诗人通过“万乘凄凉”开篇,便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眼前珠翠与心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舍,即使面对美好的事物,也无法触动诗人的心弦。

接下来的“重华不是风流主”,“重华”通常指的是繁华的都城或是皇帝的代称,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繁华生活的无奈和不再属于那种生涯的感慨。“湘水犹传泣二妃”则是一种历史的叙述,借用古代轶事来增添自己的情感色彩。这里的“二妃”,通常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宠爱的杨贵妃和其姐妹,被迫随军出征时,因安史之乱而被赐死于马嵬坡(今陕西兴平),湘水在此成为历史悲剧的见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过往美好事物无法挽留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蜀路凄凉、个人心境与历史事件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崔道融

崔道融
朝代:唐   籍贯:自号东瓯散   生辰:880年前—907年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猜你喜欢

抵金陵

浩荡辞荆域,苍茫问下关。

如闻三月火,好在六朝山。

天堑仍形胜,人群且燕闲。

南枝烦近讯,胜侣许追攀。

(0)

即席呈诸君

绝代陈沧趣,弥天郑海藏。

义宁今作者,夏子亦升堂。

国秀俱无忝,斯文各主张。

啮唇馀两齿,跋扈有王昌。

(0)

上海刘氏园见白莲孤开归而成咏·其二

脱得污泥气益振,肌肤敢道许相亲。

情知水佩风裳者,不是云腮雾閤身。

(0)

怀吕开州

盖代循良宰,吾思吕太微。

临财如触热,好善惄輖饥。

至孝神应泣,论文瑟已希。

墓田今宿草,黄鸟绕林飞。

(0)

枚如丈和前诗忆及石鼓三叠奉教兼约后游

弹指一星同听水,山中风物亦翻新。

灵源自泻空岩月,老树能忘大地春。

戒酒东林谁主社,寻诗南涧不逢人。

篮舆若续穹楼梦,佛火僧钟是切邻。

(0)

正月雨后谢丈偕清江黄星石介来过因游石鼓星石为丈鹿洞高弟时省师将归

入春五日雨一霁,谢公挟客来江楼。

隔窗屴崱笑招手,舵尾所向风飕飕。

万松俯仰入云海,涧底一白潜蛟虬。

笕泉旱枯汲爨断,径竹雪压刍荛收。

山斋悬榻未半载,那更陈迹平生游?

当时岩干恣搜采,精舍坐辟匡庐秋。

经师醰醰都讲粹,高足森立骞骅骝。

过江别意满青眼,白日倏远晨星流。

黄生足趼四海半,穷冬襆被危滩舟。

寻师千里践一诺,此谊岂可今人求?

山中忍寒对听水,颇亦爱我林岩幽。

虚楼信宿闭阴晦,饱饭卧看浮云浮。

衡山默祷昔有验,无诚可感宁人尤?

他年恐复累相忆,行矣桑下休淹留。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