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霜》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霜华与晨寒的描绘,以及翠峰上幻化的丹色,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画家创作的深邃哲理。
首句“白点霜华增晓寒”,以“白点霜华”形象地描绘了清晨霜冻的景象,霜点在白昼初醒时分增添了一层寒意,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霜华不仅增加了寒冷的感觉,也暗示着自然界中细微而又不可忽视的变化。
次句“翠峰幻出许多丹”,则转向对山峦的描写。翠绿的山峰在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下,幻化出了多种色彩斑斓的景象。这里的“丹”字,既指红色,也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活力。通过“幻出”二字,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变幻莫测。
接下来的“机缄妙趣当前悟”,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和趣味的深刻理解。这里的“机缄”可能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某种机制或法则,而“妙趣”则是指这些规律背后的美妙之处。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感悟,即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和美。
最后一句“绘事原应素后看”,则将话题转向艺术创作。诗人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在简洁、素雅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观察和感悟自然,才能展现出其真正的魅力。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洞察力和对艺术创作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