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时惜祗初申过,斸地欣才三寸沾。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廉纤(lián xiān)的意思:指非常廉洁、纯洁的品质和行为。
流膏(liú gāo)的意思:形容极其富有。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切望(qiè wàng)的意思:强烈地期望、渴望某事物
三寸(sān cùn)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矮小。
山尖(shān jiān)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尖锐。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阴晴(yīn qíng)的意思:指天空阴沉或晴朗的变化。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境况时好时坏。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作解(zuò jiě)的意思:
谓解救百姓。 唐 包佶 《庆祀雨师乐章·迎神》:“作解之功,乐惟有年。”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谢追赠表》:“陛下应乾御极,作解庇人。” 宋 王禹偁 《贺御楼肆赦表》:“泽流率土,仍推作解之恩。”参见“ 解网 ”、“ 解愠 ”。
- 鉴赏
这首《骤雨》描绘了雨势的突然变化与雨后的滋润景象,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先,“阴晴屡易洒廉纤”,开篇即以“阴晴”二字点明天气多变,紧接着“洒廉纤”描绘出雨丝细密、轻柔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这里通过“屡易”和“廉纤”的对比,既展现了雨势的多变,又突出了雨的细腻柔和,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伫泽徘徊愁转添”,诗人将自己置于雨中,用“伫泽”形容长时间停留于湿润之地,表现出对雨水的期待与等待。“徘徊”则描绘了在雨中漫步的情景,而“愁转添”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可能是对雨水的渴望、对自然的敬畏,或是对某种难以言说的忧愁的增加。
“作解忽闻起西北,流膏倏见落榈檐”,这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雨势的突然变化,从期待到惊喜。诗人听到西北方向传来雨声,仿佛是天降甘霖,随后“流膏”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如膏脂般倾泻而下,滋润着每一处角落,尤其是“榈檐”这一细节,既表现了雨水的密集,也体现了雨水对特定环境的滋养作用,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度时惜祗初申过,斵地欣才三寸沾”,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雨水带来的短暂却珍贵的滋润。诗人感叹时间虽短,但雨水已经初现效果,滋润了大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度时惜”表达了对时间短暂的惋惜,而“斵地欣”则表达了对雨水带来滋润的喜悦,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雨水的珍视之情。
最后,“岂不慰思仍切望,无端露出远山尖”,诗人在此抒发了对雨水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虽然雨水带来了暂时的滋润,但诗人的心中仍然充满对更多雨水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无端露出远山尖”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希望与期待,仿佛远处的山峰预示着更多的可能与美好。
综上所述,《骤雨》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对未来的深切思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雨的动态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对未来的深刻体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一
百旬芥易尽,三灾理自倾。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停。
饥窘自相啖,刀兵竞相征。
疫病无医效,空劳怨苦声。
亲戚无相救,残害有馀情。
遗文虚满笥,徒欣富贵盈。
太息波川迅,悲斯苦业萦。
生灭恒敦逼,煎迫未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