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常苦旱,入夏望犹悭。
薄午雷方震,通宵雨未阑。
田父驱牛出,檐鸠唤妇还。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山中干旱后迎来雨水的景象。诗人细腻地捕捉了从旱季过渡到雨季的自然变化,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雨水对大地的滋润与万物复苏的场景。
首句“一春常苦旱”,点明了春季的干旱情况,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接着,“入夏望犹悭”则说明进入夏季,人们依然期盼着雨水的到来,但希望似乎并未如愿以偿。
“薄午雷方震,通宵雨未阑”两句,描绘了午后雷声轰鸣,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而到了夜晚,雨水仍未停歇,表现了雨水的持续与充沛。这里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雨水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溪流分远碧,草色变新斑”则转向对雨水影响下的自然景观的描绘。溪水因雨水而变得清澈碧绿,草地也因为雨水的滋润而呈现出新的斑驳色彩,生动地展现了雨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与变化。
最后,“田父驱牛出,檐鸠唤妇还”两句,通过农夫和家禽的行为,进一步展示了雨水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农夫赶着牛外出耕作,表明雨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檐鸠呼唤配偶归来,则体现了雨水对鸟类生活习性的积极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末夏初雨水降临前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雨水对于缓解干旱、滋养万物的重要性,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