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上露初霁,旭日照高林。
为问山中客,谁知静者心。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山中琴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林景象。首句“岩上露初霁”,以清晨雨后岩上露珠晶莹,暗示了环境的清新和宁静。接着,“旭日照高林”展示了明亮的阳光穿透树林,照亮了高山,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画面。
诗的颔联“古涧云萝窈,孤亭松桂深”,进一步刻画了山中的幽深与神秘,古涧深处云雾缭绕,孤亭旁松桂茂密,展现了山林的静谧和深远。这两句运用了对仗,使得画面更具诗意。
“鸣琴始成调,流水复同音”是诗人借景抒怀,以琴声与山泉的共鸣,寓言自己内心的和谐与自然的共鸣,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静谧心境的追求。
最后两句“为问山中客,谁知静者心”,诗人以问答的形式,向山中的隐士发出疑问,询问他们是否能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淡泊。这既是对山中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心境的表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问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