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屿千流合,孤台旧寸开。
断云封远树,醉屐落芳苔。
寻源君不忘,欲赋我怜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台周围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联“碧屿千流合,孤台旧寸开”,以“碧屿”和“千流”描绘出一片碧绿的岛屿与汇聚的水流,而“孤台”与之相对,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古台的独立与静谧,也暗示了其历史的久远。这里的“寸开”二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古台的狭小,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颔联“断云封远树,醉屐落芳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断云遮蔽了远处的树木,仿佛给大自然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而“醉屐落芳苔”则通过想象中的行者在青苔上留下足迹,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故事性,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深深沉醉。
颈联“兰有幽岩玉,春生待腊梅”,将视线转向了更为细致的景物——兰花与腊梅。兰花生长于幽岩之中,如同玉石般珍贵而高洁,而腊梅则在寒冷的冬季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
尾联“寻源君不忘,欲赋我怜才”,表达了诗人对探寻源头的渴望以及对才华的欣赏。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王孙荡百产,不肯市翁仲。
猥云崇惜之,物色那可动。
张君老明经,犹食监州俸。
关门自读书,潇洒不听讼。
且喜吴公来,三分百姓供。
馀膏泽胥吏,兼足买书用。
去年三缺令,以公实其空。
奥灶忽易位,当时媚者众。
胡为食烟火,归来气犹洞。
客里逢端阳,劳公忽赠送。
菜根飞盐花,肥枣满青粽。
媵之两三品,清德遍可颂。
我无报投物,作诗为公诵。
食饱诗亦酣,陶然羲皇梦。
空盼到、黄花时候。客里消磨,九年重九。
海上琴丝,秋星萧散倩谁叩。
残阳马首,但一片、销魂柳。
顾影意难忘,渐对、江潭人瘦。知否。
问苔尘霾笛,此际可能同奏。
灵鸦去也,犹听得、隔邻伤旧。
西风紧、催酒醒回,才闷起、镫虫如豆。
何况是愁来,小雨床前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