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元美问余近事·其二》
《答元美问余近事·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赋罢凌云气不降,长杨羽猎无双

老来解人间事,摊得玄经酒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杨(cháng yáng)的意思:长杨是指长时间的离别或分别。

解人(jiě rén)的意思:指对人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酒缸(jiǔ gāng)的意思:比喻人的才智或知识像酒一样丰富。

老来(lǎo lái)的意思:指年纪大了以后。

凌云(líng yún)的意思:凌驾云层,高出众人之上。形容人的志向远大,超越一般。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无双(wú shuāng)的意思:没有对手或者没有可比较的对手,独一无二

玄经(xuán jīng)的意思:指深奥、玄妙的经典或学问。

羽猎(yǔ liè)的意思:指以羽毛作为猎物,表示以微小的事物为目标,追求无谓的利益。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答元美问余近事(其二)》。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赋罢凌云气不降”,开篇即以“凌云”之气喻指诗人的才华与创作的高远境界,然而“气不降”则暗示着即使在如此高远的创作状态中,诗人也并未因此而脱离现实或世俗,而是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而又不失人间烟火的态度。

“长杨羽猎妙无双”,这里借用了汉武帝时期长杨宫的狩猎场景,象征着诗人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仿佛是古代帝王的狩猎般,既有壮观的场面,又蕴含着深邃的意义。

“老来却解人间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开始更加理解人间的百态,这不仅仅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对人性、社会乃至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这里的“解”字,既包含了理解的意味,也暗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达到了一种更为透彻的人生境界。

“摊得玄经覆酒缸”,最后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将深奥的哲学思想(“玄经”)与平凡的生活(“酒缸”)相结合,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广泛涉猎,也展现了他将高深的学问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态度,既是对传统儒家学说的继承,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展示了诗人既追求精神世界的深度,也不忘生活乐趣的平衡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高雅与世俗之间自由穿梭的超凡境界。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雪中望溪,寄族侄五星

埽径眺溪雪,雪中亭子孤。

暝烟几家静,高鸟一枝枯。

水冻痕犹别,桥平迹尚无。

由来冷味合,此兴未能俱。

(0)

过和州,怀张水部

高瞩博望孤,对峙梁山遒。

行识乌江渡,斜入洪波流。

感缅张水部,格韵千载幽。

诗义齐孟韩,岂止翱湜俦?

师之三十载,力罢道逾修。

冷编藏怀袖,风尘谁见收?

怅望古城在,遗踪应尚留。

依依夕阳树,漠漠带春洲。

如此江山好,骚人何处求?

(0)

烟际钟,和韦苏州同、叔白、子乔

沈沈远钟度,漠漠生烟合。

日落山暂明,风定树犹飒。

不见暮僧归,微茫辨孤塔。

(0)

十月二十日谒先慈墓感赋

古稀岁月半相侵,碌碌无成泪湿襟。

截发已虚慈母志,食羹未遂小人心。

七年哀隔松邱冷,此日悲依枫木深。

泣罢回思还伫立,白杨萧瑟暮烟沉。

(0)

吊宅三卜孝廉·其一

昔年同虎门,联吟共结社。

月明新雨句,岂在樊川下?

无何游浙东,飘然竟我舍。

昨岁遇燕市,酒楼频系马。

嗟君泣路穷,谁属知音者。

逆旅艰游子,竟去修文也。

招魂赋楚些,辞哀不能写。

(0)

蒲帘

萧然茅屋傍幽溪,买得蒲帘恰隐栖。

烟锁绿云垂户远,风吹白雪压檐低。

谁家玉箔春围暖,何处银钩翠幕齐。

一枕小窗门半掩,江花江月梦离迷。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