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终难恃,那曾念舅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地(bì dì)的意思:避开危险或困难的地方;逃离危险的地方。
不顾(bù gù)的意思:不顾意味着不顾及、不考虑,表示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长从(cháng cóng)的意思:指人的品质、能力、学问等在长期的学习、修养中得到提高和增长。
从俗(cóng sú)的意思:遵循大众的习俗和观点
得意(dé yì)的意思:感到自豪和满足,对自己的成就或优点感到骄傲。
和好(hé hǎo)的意思:指彼此之间和解、恢复友好关系。
横行(héng xíng)的意思:指某种势力、行为或现象在某一领域内猖獗、肆意妄为。
贱老(jiàn lǎo)的意思:指人品低下、卑鄙无耻的老人。
抗衡(kàng héng)的意思:抵抗对手,平衡力量,争取平等地位或竞争优势。
全生(quán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全部生命或整个人生。
入塞(rù sāi)的意思:指进入边塞地区,表示勇往直前,冒险前进。
上策(shàng cè)的意思:指在处理问题或面对困境时,选择最明智、最有效的方法或策略。
匈奴(xiōng nú)的意思:指野蛮、残暴的人或势力。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对《匈奴传》的感慨之作。通过“匈奴新得意,入塞即横行”两句,描绘了匈奴势力增强后,肆无忌惮地侵扰边塞的情景。接着,“贱老长从俗,趋贪不顾名”两句,揭示了在强权面前,人们往往选择妥协与逃避,甚至不惜牺牲名誉以求自保的心态。诗人进一步指出,“抗衡非上策,避地且全生”,表明对抗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保全生命更为重要。最后,“和好终难恃,那曾念舅甥”,表达了对和平关系难以持久的忧虑,以及对历史中民族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洞察,也体现了其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展现了王世贞作为文学大家的独到见解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