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句·其一》
《句·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句  押[真]韵

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时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槐火(huái huǒ)的意思:指虚假的、没有实质内容的东西。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时新(shí xīn)的意思:指新时代的新事物或新思潮。

石泉(shí quán)的意思:指冷泉,比喻心地冷酷无情,不知恩义。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大家苏轼之手,名为《句(其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寒食节和清明节过后,自然界的更新与变化。首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点明了时间背景,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分别在农历的清明前后,这两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活动。苏轼通过“都过了”这一词语,简洁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接着,“石泉槐火一时新”一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石泉,指的是清澈的泉水;槐火,则是古代的一种取火方式,通常在春季选取槐树的嫩枝点燃,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仅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也寓意着新的开始和生命力的勃发。

整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简单的文字,苏轼成功地捕捉到了季节变换的微妙之处,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小笺馈雪湖辱佳咏依韵奉答

三径真从竹下开,清风惟许故人来。

楼成五凤凌霄起,波跃双鱼带雨回。

同事中书嗟我老,后生狂斐付君裁。

两都有赋知方就,旧价新增莫漫猜。

(0)

和少陵六绝·其四

汉魏名家几世人,调孤无力附芳邻。

残编断楮谁收拾,已化荒荒架上尘。

(0)

延素藏李嵩画因题其上

吾闻须弥之西兴林国,中有仙山人未识。

频伽献果龙象参,有女跏趺常面壁。

终年面壁何所玩,山月松风为我伴。

湛然大定本来空,要證菩提登彼岸。

当年生长本王宫,锦袍错落真珠红。

生身在欲不染欲,浊水秀出青芙蓉。

姻亲眷属弃如土,璚楼玉宇皆苓通。

一朝弃喧思习静,白雀丛林去修性。

至人有念天不违,孽火虽狂中自定。

镆邪干将段段坏,身纵沦亡性常在。

岂知千古尸多林,天遣重生在人界。

从今不涉生死关,六通四智正觉还。

摩尼珠露灵光发,优钵花开本性圆。

九重药王须眼手,眼手于吾复何有。

乃知忍辱有仙人,手眼不嗔随所取。

两手去,千手生,两眼亡,千眼现。世人不识惊皆眩。

千叶金莲绕坐生,亿丈豪光放皆遍。

吁嗟流浪阎浮人,欲海曾无解脱因。

李嵩妙迹传千古,稽首空悲虮虱臣。

(0)

侄延学作亭湖上甚壮欲予诗以落之率成二首·其一

几醉池亭雪色醪,近闻亭子势尤高。

白鸥不避新翻曲,黄鸟时窥旧赐袍。

波影半帘云滉瀁,山形四面画周遭。

我来壁上题诗句,秃尽山中顾兔毫。

(0)

王唯颙款鹤轩·其二

鹤鹤来前听我言,知君六翮快腾翻。

云霄纵得天风便,惠养能忘旧主恩。

(0)

月夜登钓台

钓台临绝壁,夜坐峭寒侵。

木落山容瘦,峰凹月色深。

足曾加帝腹,水自鉴臣心。

圣世宁高蹈,低回听濑音。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