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臞庵书事四首·其三》
《臞庵书事四首·其三》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曲涧斜穿竹最奇,岂容长夏炎曦

林深纵怯湖风猛,更为支筇立少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夏(cháng xià)的意思:指夏季长时间,也指盛夏时节。

更为(gèng wéi)的意思:更加,更为

容长(róng cháng)的意思:容貌高大,身材高大。

少时(shǎo shí)的意思:指在年少时光阴短暂,时间过得很快。

炎曦(yán xī)的意思:指炎热的阳光。比喻光明、希望。

注释
曲涧:弯曲的山涧。
斜穿:斜着穿过。
竹最奇:竹林显得特别奇特。
岂容:怎么容忍。
长夏:整个夏天。
炎曦:炎热的阳光。
林深:树林深处。
纵怯:即使害怕。
湖风猛:湖风的猛烈。
更:还是。
支筇:手持竹杖。
立少时:站立一会儿。
翻译
弯曲的山涧穿过竹林显得特别奇特,怎么会容忍整个夏天都有炎热的阳光呢。
即使树林深处让人害怕湖风的猛烈,我还是会手持竹杖站立一会儿欣赏这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首句“曲涧斜穿竹最奇”中的“曲涧”,意指弯曲的小溪,流水潺潺,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和谐之美;“斜穿竹”,则形象地展示出溪水在竹林间流过的景致。竹子常被赋予坚贞不屈、清高脱俗的象征意义,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界中纯净之物的情感寄托。

“岂容长夏有炎曦”表达了对酷热无处遁形之夏日的排斥,与首句构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强调了诗人对于清凉环境的渴望和选择。这里的“炎曦”,不仅是实指暑热,也隐喻着世俗纷争和尘世杂乱。

第三句“林深纵怯湖风猛”中的“林深”,则描绘出一片幽静而深邃的森林;“纵怯”,意味着诗人对这般环境的畏惧与敬仰之情;“湖风猛”,则是外界自然力的强烈展示,即便是在山林间,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末句“更为支筇立少时”中的“更为”,表明诗人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支筇立”,则是指用简易的工具(支筇)来搭建一个临时的居所,体现了诗人的即兴之举和对自然融合的愿望。这里的“少时”虽表面上只是指一小段时间,但也暗示着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享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集霰先霏密雪连,庆逢腊后正春前。

渐铺鸳瓦皆皴玉,未爇猊垆亦羃烟。

飞蝶活看飘画㡧,遗蝗幸卜靖农田。

天庥滋至骈祥吉,钦受遑欣益慎虔。

(0)

题董其昌山水

溪藤尺幅淡云烟,高致还思赵大年。

设使王孙蓦相遇,定称可畏出蓝前。

(0)

巢翠亭

灌木嘉阴翠尚浓,虚亭聊且失千峰。

前年惜翠心何似,流水行云勒壁踪。

(0)

塞田

塞田每致佳,今岁实望外。

夏至过无雨,局蹐不可待。

孰谓回天佑,甘霖乃大沛。

驾言自京畿,农功观一带。

两种都芃秀,关外较尤最。

独是溪勃涨,间颇致为害。

大体纵无妨,一夫彼何赖。

得之已不易,失之惜应倍。

莫非祈年忧,岂识行秋快。

(0)

寄畅轩

山轩偶到辟云关,畅好幽情寄此间。

名合秦园才千里,吾心廑乃遍区寰。

(0)

鹦鹉

鹦鹉虽能言,所言自不知。

清晨对笼语,巧舌能效为。

张华教啄鹯,何忠代寄信。

审然乃鸟妖,事不可为训。

雀房饲养熟,习惯听数言。

背笼乃语他,诚恐无端传。

甲乙二内侍,甲痴乙者黠。

鹦见甲者驯,见乙鸣戛戛。

甲为鹦爬搔,展翅意若喜。

有时眠掌上,驱之亦弗起。

乙持果实来,漫饵实相撩。

鹦亦伺其怠,利嘴噍如雕。

因悟昌黎言,小黠乃大痴。

智固不可逞,物固不可欺。

即事摛藻词,物各具性灵。

中孚豚鱼吉,可以诠羲经。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