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其十》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偶成(其十)》。诗中以“少年谤法晚护法”开篇,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态度的变化。这里,“谤法”指的是对佛法的误解或批评,而“护法”则是指保护和维护佛法。通过“少年”与“晚”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从年轻时的偏见到年老时的理解和守护的过程。
接着,“□抨鲁公少温公”这一句中的空格处应填入“或”,形成“或抨鲁公少温公”。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变化,即可能有人在年轻时批评或轻视鲁公和温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积累,他们可能会对这两位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后两句“僧雏两耳掩欲尽,未必西天耳尽聋”则以僧侣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年轻人可能对外界的声音(包括批评和误解)保持警惕,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声音都是错误的。即使是在遥远的西方(这里象征着真理或更高的智慧),也未必没有人在倾听和理解。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理解和宽容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不同观点和经验的开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人成长、理解和宽容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