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垂孤燕宿,花尽断云飞。
难拭梦中泪,谁牵别后衣?
这首诗《当春夜怨》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春夜中一位女子的孤独与哀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
首句“明月照空阁”,以明亮的月光映照着空荡的阁楼,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的孤独状态。接着,“桃根春未归”一句,借桃花未开或已凋零,暗示春天还未真正到来,或是比喻心上人尚未归来,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帘垂孤燕宿,花尽断云飞”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寥和主人公的孤独感。孤燕在垂帘的室内栖息,象征着主人公的孤单;花尽则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断云飞则寓意着飘忽不定的命运。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春夜孤寂的画面,强化了诗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难拭梦中泪,谁牵别后衣?”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梦中之泪难以拭去,表现了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谁牵别后衣”,则表达了对陪伴与温暖的渴望,以及面对离别后的孤独无助。
最后,“莫因迟暮怨,移怨怨芳菲。”这两句劝慰自己不要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怨天尤人,而是将怨恨转移到对美好事物的不满上,既是对自己的开导,也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表达哀怨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哲思。
综上所述,《当春夜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主人公在春夜中的孤独、思念与自我反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旧榻处幽暗,耽睡固有因。
移之置西轩,轩制焕以新。
其地不函丈,虚明易知晨。
东方动初阳,流光先枕茵。
破我黑甜境,夙兴自然勤。
盥栉能及时,亦足劝奴人。
尚有清夜景,月出檐之唇。
照书仅可读,老眼自不真。
兹轩所助我,迟暮生精神。
享此一息佳,嗒然遗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