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大 仰 齐 禅 师 宋 /王 云 大 仰 古 名 刹 ,师 居 二 纪 中 。本 无 一 法 说 ,须 信 万 缘 空 。体 与 大 虚 合 ,心 将 诸 祖 同 。唐 来 三 百 栽 ,不 附 释 迦 风 。
- 翻译
- 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住持在这里已度过两个十年。
它原本没有一种说法可以描述,必须相信万物皆空的道理。
身心与宇宙的广大虚空融为一体,心灵与历代祖师的精神相通。
自唐朝以来已经历经三百多年,仍然保持着佛陀教义的传统风范。
- 注释
- 大仰:寺庙的名称。
古名刹:历史悠久的寺庙。
师:住持。
二纪:两个十年。
本无一法说:没有任何固定的方法或教义。
万缘空:万物皆空的理念。
体:身心。
大虚:宇宙的广大虚空。
心:心灵。
诸祖:历代祖师。
唐来:自从唐朝以来。
三百载:三百多年。
不坠:保持不变。
释迦风:释迦牟尼佛的教风。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云为纪念一位名叫大仰的高僧而作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位禅师的修为和精神状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仰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宏大、超脱世俗的气质,而“古名刹”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历史悠久、声望卓著的佛教圣地。
诗人在第二句“师居二纪中”表达了一种时间感和沉淀感,暗示大仰禅师的智慧和修为已经历经长时间的积累。接下来的“本无一法说,须信万缘空”则是对禅宗不立文字、直接了悟真理的特点的写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禅学中“空”的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
“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一句,把握住了禅学中追求本体与宇宙大我的合一,以及对历代祖师智慧传承的尊崇。这里,“大虚”指的是宇宙万物的实质,即空性,而“诸祖”则是指佛教中的历代祖师。
最后两句“唐来三百载,不坠释迦风”则是在表达自从唐代以来,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年,但大仰禅师所承继的释迦牟尼佛(即佛陀)的精神风范并未失落。这里,“不坠”意味着没有丢失或贬值,而“释迦风”则是指佛教中追求解脱、智慧和慈悲的高尚品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仰禅师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学深奥哲理的理解和尊崇,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元夜
今夕天气佳,上天何澄穆。
列宿雨后明,流云月边速。
空檐垂斗柄,微吹生丛竹。
对此不能寐,步绕庭之曲。
遥睇浮屠颠,数星红煜煜。
悟知烧灯夕,节意亦满目。
历代能几诗,遍赋杂珉玉。
栖鸦亦未定,更鸣伴余独。
百年滔滔内,忧乐两难复。
唯应长似今,寂寞送寒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