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新 昌 书 座 右 屏 一 首 宋 /王 阮 私 罪 不 可 有 ,公 罪 不 可 无 。退 作 陶 渊 明 ,进 学 何 易 于 。便 愿 列 循 吏 ,宁 某 为 鄙 夫 。祸 福 置 不 问 ,吾 民 其 少 苏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鄙夫(bǐ fū)的意思:鄙夫指的是卑微的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自谦、自贱的男子。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自嘲或谦虚的场合。
不问(bù wèn)的意思:不关心;不去询问。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公罪(gōng zuì)的意思:指公众所共同犯下的罪行,也指公众所共同承担的罪责。
祸福(huò fú)的意思:祸福指的是人生中的好坏遭遇,有时候祸福并存,意味着好事和坏事常常一起发生。
进学(jìn xué)的意思:指进入学校或学习机构学习。
私罪(sī zuì)的意思:指私自犯罪、犯下不可告人的罪行。
循吏(xún lì)的意思:指忠诚、勤勉、廉洁的官员。
易于(yì yú)的意思:非常容易,像翻手的动作一样简单易行。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陶渊明(táo yuān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清心寡欲,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世俗约束。
- 翻译
- 个人的罪过不能有,公众的罪责却必须承担。
退一步做隐士陶渊明,进一层学习又谈何容易。
我只愿位列清廉官员,宁愿甘心做个平凡人。
祸福不论,只求百姓能稍稍安宁。
- 注释
- 私罪:个人的罪过。
公罪:公众的罪责。
退:退步。
进:进一层。
循吏:清廉官员。
鄙夫:平凡人。
置不问:不论。
少苏:稍稍安宁。
- 鉴赏
这首诗蕴含深刻的政治理念和个人处世哲学。"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德行与公共责任的看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应基于对社会的贡献,而非个人私德的完善。这一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退作陶渊明,进学何易于"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知识学习之难的感慨。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其清高脱俗、辞官归田而闻名。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志趣,更映射出当时文人对于现实政治的失望与逃避。
"便愿列循吏,宁甘为鄙夫"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和个人选择的坚持。这里的"循吏"指的是清廉而能干的官员,而"鄙夫"则是乡间之人,代表着简单质朴的生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宁愿过上平淡无奇但真诚自然的生活,也不愿成为那些沾染尘世污浊的人。
最后,"祸福置不问,吾民其少苏"则是对命运的超然态度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切。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接受与顺应,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国泰民安的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生活与公共责任、理想官员与平凡百姓等不同状态的反思,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公馆燕酬南使徐陵诗
嵩山表京邑,钟岭对江津。
方域殊风壤,分野各星辰。
出境君图事,寻盟我恤邻。
有才称竹箭,无用忝丝纶。
列乐歌钟响,张旃玉帛陈。
皇华徒受命,延誉本无因。
韩宣将聘楚,申胥欲去秦。
方期饮河朔,翻属卧漳滨。
礼酒盈三献,宾筵盛八珍。
岁稔鸣铜雀,兵戢坐金人。
云来朝起盖,日落晚摧轮。
异国犹兄弟,相知无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