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桥西多野色,吴羌山下织帘祠。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一次郊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句“游人拾翠蹋青归”,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人们踏青游玩的情景,他们拾取着春天的翠绿,脚步轻盈地归来。这里的“翠”和“青”不仅指自然界中的颜色,也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亲近。
接着,“叠叠楼台映绿漪”一句,将画面从自然转向了人工建筑,通过“叠叠”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楼台错落有致的景象,而“绿漪”则巧妙地将水波的动态美与周围的绿色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行到桥西多野色”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诗人行走至桥的西侧,所见之景更加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野趣,也有未被完全开发的原始风光,这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充满未知与探索的画卷。
最后一句“吴羌山下织帘祠”,将视线引向了特定的历史文化遗迹——织帘祠,位于吴羌山之下,暗示这里可能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工艺、信仰与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郊游的美好体验,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既富有视觉美感,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初夏兼山表母舅归湖田
怕听骊驹发。正无聊、将离开了,酴醾飞雪。
我亦天涯商去住,一片乡心难说。
算人海、暂离鸿迹。
为有才名遭众忌,只五湖、风月容狂客。
须不羡,二千石。河桥柳弱伤心碧。
怪枝头、声声杜宇,催归太急。
随意烟霞收笔底,暮厌沧江辽阔。
望珍重、云蓝频达。
信是古人诗句好,更那堪、客里还伤别。
写不尽、巴歈拙。
金缕曲.岁暮有怀畹兰于吴中
泪泫桃花纸。倩青鸾、殷勤寄与,萼华小妹。
旧日瑶清诸女伴,都向尘寰去矣。
怕此后、再来无计。
只剩嫦娥犹未嫁,尚依然、独处琳宫里。
人世事,知无味。寒宵坐冷釭花蕊。
记当时、挑灯闲话,三山往事。
慧语关心偏惬意,自许此生知己。
却不料、君先归里。
同住江南犹恨远,隔盈盈、一片吴淞水。
况天末,人迢递。
水调歌头.端州阅江楼送方子顺入都
楼上与君别,无奈荔枝何。
西江一条组练,飞艇出牂柯。
此去日边万里,倚遍阑干千尺,斜日蜑娘歌。
三两醉中事,醒后记无多。江山好,文字福,两消磨。
朝云肯来相伴,便略似东坡。
烧投木棉城郭,湿透黄梅节候,送子去滹沱。
安得五色蝶,驮我入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