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屿有馀乐,草庭无限春。
初烟侵壁细,小鸟出林新。
这首诗描绘了居士倪味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结庐回众水”,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居所依傍众多水流的地理位置,暗示着环境的清幽与自然的和谐。接着,“凭几坐来频”则展现了居士日常的生活情景,他时常坐在几案前,可能是读书、思考或是静心冥想,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花屿有馀乐,草庭无限春”两句,通过“花屿”和“草庭”的意象,渲染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日景象。花屿上花朵盛开,草庭中绿意盎然,不仅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象征着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满足。“有馀乐”和“无限春”分别强调了情感上的愉悦和自然界的蓬勃生机,形成了一种内外和谐的美好氛围。
“初烟侵壁细,小鸟出林新”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初升的烟雾轻轻触碰墙壁,细腻而柔和,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而小鸟从树林中飞出,带来了新的生命气息,增添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细微事物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
最后,“幽兴谁相洽,还知愧隐沦”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慨与反思。幽雅的兴致与情趣,似乎只有理解并能共鸣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诗人自问,这样的生活是否真正达到了内心的满足?是否还有遗憾或愧疚之处?这既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审视,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入探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置酒高堂上,嘉殽列肥鲜。
结交并豪侠,四座皆少年。
意气不复殊,肝胆相披宣。
仰视白日辉,一言誓青天。
贻我紫绮裘,报君珊瑚钩。
暮从邯郸饮,朝入洛城游。
横行无七贵,傲睨凌五侯。
腰间双青龙,精光含九秋。
投躯报知己,慷慨当仇雠。
性命如鸿毛,夕死无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