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泉吾所好,山舍寂无喧。
春脉生云底,夜声来枕前。
风休不动竹,月上未啼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居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涧泉吾所好”,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清泉的喜爱之情,暗示了他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接下来,“山舍寂无喧”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中环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照,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春脉生云底,夜声来枕前”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静谧氛围。春日里泉水潺潺,仿佛从云层深处流淌而出,夜晚时分,泉水的声音轻轻传入诗人耳畔,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亲近的自然情境。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泉水仿佛有了生命,与诗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风休不动竹,月上未啼猿”则展示了山林中的另一番景象。微风吹过,竹林静默无声,月光尚未照耀大地之时,猿猴还未开始啼叫,这样的宁静与和谐,让人心旷神怡。这两句通过静物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山中环境的纯净与和谐。
最后,“石上鸣逾急,泠然清梦魂”两句,诗人以石上泉水的急流,象征内心情感的激荡,但这种激荡却是清凉、平静的,如同清澈的泉水洗涤心灵,让人在梦中也能感受到这份宁静与纯净。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相联系,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代山水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