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过(bù guò)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程度、条件、程度等不超过某个限度,不过分,只是,仅仅。
风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风和火,比喻形势紧急、危急关头。
可惜(kě x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感到遗憾、惋惜。
空虚(kōng xū)的意思:空洞、虚无、无实际内容或价值
琅花(láng huā)的意思:形容文采华丽、辞章华美。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散形(sàn xíng)的意思:形状分散、没有规则的样子。
山海(shān hǎi)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山和海,也可引申为广阔的天地或辽阔的世界。
退落(tuì luò)的意思:指离开尘嚣,隐退在山林或乡间,远离世俗纷扰。
无在(wú zài)的意思:无所不在意味着某种事物或现象无处不在,无法避免。
无不(wú bù)的意思:没有不,表示全部都。
相待(xiāng dài)的意思:互相等待或互相接待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 鉴赏
这首诗以“和读山海经(其十)”为题,出自明代诗人黄淳耀之手。全诗以“琅花”与“丹垆”为引子,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飘渺空灵的画面。
首句“琅花非一叶”,以“琅花”象征高洁与不凡,暗示了诗中所描述的事物并非平凡之物,而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存在。接着,“丹垆满山海”进一步扩展了这种超然的意境,将“丹垆”这一象征着炼丹、追求长生不老的元素融入广袤的山海之中,寓意着对永恒与超越的向往。
“散形入空虚,无在无不在”两句,通过“散形”与“空虚”的结合,展现了事物形态的无定与变化,以及其存在于一切可能的空间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变化不居、无处不在的深刻感悟。
“十试一不过,退落俄成悔”则以“十试一不过”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尝试与失败的过程,暗示了追求与失落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悔之情。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反映了对人生道路选择与结果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风火诚可惜,日月不相待”最后两句,将自然界的风火与时间的流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风火虽美,却难以持久;日月交替,时不我待,强调了珍惜当下、把握机遇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琅花”、“丹垆”等意象的运用,以及对宇宙、人生、时间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淮人为水族,庖脍亦已巧。
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
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
于吴产或多,于淮求则少。
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
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
不论赤鲩公,亦及长须老。
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
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
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
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
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
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
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
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
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煼。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
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宋·朱翌】淮人为水族,庖脍亦已巧。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于吴产或多,于淮求则少。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不论赤鲩公,亦及长须老。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煼。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1667c679ccede40282.html
水调歌头·其八送季修同希文去秀
十年禅榻畔,风雨扬茶烟。
跳丸日月,未甘白发困尧天。
江左风流才子,要伴江湖张翰,同泛洛阳船。
酌酒情无尽,海燕绕船竿。逼人来,功业事,不教闲。
男儿三十,定当谈笑在堂间。
老子婆娑贫态,闭户长须赤脚,他日要分残。
禹浪桃花影,归棹正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