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告中冯用韫宫谕朱可大丞卿见过》
《告中冯用韫宫谕朱可大丞卿见过》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卧阁荒三径,惟容二仲过。

借书酬寂寞,说剑慰蹉跎

未路交情少,他年别思多。

东门柳色执袂如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思(bié sī)的意思:指放下思虑,不再烦恼或忧虑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东门(dōng mén)的意思:指离开、出走、辞职等意思。

二仲(èr zhòng)的意思:指同一辈分的两个人中,排行第二的人。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交情(jiāo qing)的意思:互相结交、建立友谊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执袂(zhí mèi)的意思:指两人手拉着衣袖,一同前行。形容同心协力,共同进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朱可大丞卿相遇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卧阁荒三径,惟容二仲过”,以“三径”象征隐居之地,暗示诗人虽身处荒凉之境,却能容纳知音好友如伯夷、叔齐(二仲)来访,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知音的期待。

颔联“借书酬寂寞,说剑慰蹉跎”,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方式。通过借书来排遣内心的孤独,用谈论剑术来抚慰岁月的流逝,体现了他们在精神上的共鸣和对生活的共同理解。

颈联“未路交情少,他年别思多”,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分别的不舍。在人生的末路,能够结交的朋友已经不多,而想到未来的离别,心中便生出许多思念之情。

尾联“东门杨柳色,执袂可如何”,以东门外的杨柳作为背景,象征着离别的场景。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心中满是不舍,不知道如何面对这即将来临的离别。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与友人相聚、分别的描写,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人生的无常,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共鸣。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忆萝月.自锄明月种梅花图

梨云冻碎,斸得冰痕脆。香影满庭天似水。

此刻嫦娥也睡。一锄鸦嘴轻持,补来篱落横枝。

若问种花年月,除非仙鹤能知。

(0)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其二十太湖之一

烟峦数髻镜中孤,水畔帆樯一点无。

错道曲终人不见,包山洞达洞庭湖。

(0)

满江红.西施舌

芳渚深深,正掠水、玉尖斜逗。

浑不意、越人网得,爨交纤手。

出釜微闻兰麝唾,分甘拟倩樱桃口。

唤佳名、合配乳脂鲜,河鲀候。乌几净,花瓷旧。

红叶底,莲须酒。笑纷纷蛎蛤,未应呼友。

嫩比江瑶秋市早,轻随螺女钿波绉。

问当年、虾菜五湖船,曾知否。

(0)

珍珠令.珥

吴姬修耳搓酥削。双鬟约。因甚把神针穿却。

金重未能胜,况圆珠灼烁。偶堕香泥飞燕啄。

便衔去书床那角。那角。被一曲相思,钩人心著。

(0)

南浦·其二秋水,用碧山乐府韵,同蘅圃赋

好景在沧浪,照乱山、冷枫翠渚红染。

前度浣衣人,西风里、安排碧砧初遍。

载诗载酒,画船重到风澜浅。

藕塘万叶憔悴尽,换了芦花一片。

临流曲榭依然,早不见双双,掠波紫燕。

远浦夕阳含,秋奁影、但有烟鸿苍点。

泠泠绕郭,几曾解洗江南怨。

莫愁湖畔停兰拽,梦入鲈鱼乡远。

(0)

好事近.题画

梦里旧池塘,绿遍芊芊芳草。

鸳径无人行处,更不闻啼鸟。

冷香点地锦模糊,凤子会寻到。

长日东风吹过,只乱红难扫。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