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平,猺贼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边头(biān tóu)的意思:边缘或角落。
兵甲(bīng jiǎ)的意思:指战士穿戴战甲,准备上战场。比喻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困难和挑战。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供给(gōng jǐ)的意思:提供或供应所需的物品或资源。
官军(guān jūn)的意思:指官方的军队,也泛指政府的武装力量。
官府(guān fǔ)的意思:指官员和政府机构。
桂林(guì lín)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如同桂林山水一般。
何待(hé dài)的意思:表示不必再等待或迟疑,应立即行动。
居民(jū mín)的意思:指居住在某个地方的人们。
劫掠(jié lüè)的意思:指以武力或欺骗手段掠夺财物或权力。
经年(jīng nián)的意思:经过多年的时间
良家(liáng jiā)的意思:指家庭和睦、家风良好、家境富足的家庭。
绵延(mián yán)的意思:连绵不断,持久延续。
平地(píng dì)的意思:平地指的是没有任何障碍物或困难的地方,也可以指事情顺利进行或人处境安稳。
逡巡(qūn xún)的意思: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收捕(shōu bǔ)的意思:指逮捕犯罪嫌疑人或敌人。
贪横(tān héng)的意思:指人心贪婪,行为霸道、不顾他人利益的样子。
田器(tián qì)的意思:
农具。《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农计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汉书·循吏传·龚遂》:“诸持鉏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上》:“季冬讲武,习射御;出五穀种,计耦耕,具田器。”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四节:“ 吕后 时,下令禁止把铜、铁、田器、母畜卖给 南越 ,引起 南越 的不满。”
下行(xià xíng)的意思:往下走,下降。
险阻(xiǎn zǔ)的意思:险阻指的是道路险恶,前进困难的地方,也可以用来形容事情困难重重,处境危险。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杂处(zá chǔ)的意思:指混杂在一起的各种东西或事物。
贼人(zéi rén)的意思:指作恶多端、行为不端的人。
昼夜(zhòu yè)的意思:昼夜表示白天和黑夜,也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或不停止。
诛求(zhū qiú)的意思:彻底消灭,追求到底
主将(zhǔ jiàng)的意思:指在军事或者其他方面具有主导地位的人,也可以指在某个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八十里山行》描绘了桂林地区因猺贼混居而带来的社会动荡与民不聊生的景象。诗中以壮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首句“桂林之区,猺贼杂处”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揭示了族群冲突的社会环境。接着,“南有八十里之高山,绝天绵延开险阻”通过描绘连绵不绝的高山,营造出一种险峻与隔绝的氛围,暗示了自然环境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贼人倚之作巢砦,劫掠经年势还大”一句,直接点出了贼人的活动范围和危害程度,展现了他们利用险峻的地形进行劫掠的猖獗态势。接下来,“官军收捕费供给,主将逡巡竟何待”则揭示了官府在面对贼患时的无力与迟缓,反映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困境。
“居民近山昼夜愁,山下行人皆白头”两句,通过居民的愁苦和行人的苍老,形象地描绘了长期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岁月的无情流逝。最后,“况闻良家半为贼,官府贪横仍诛求”进一步揭露了贼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官府的腐败与贪婪,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安得大聚边头兵甲铸田器,尽锄高山作平地。高山平,猺贼毙。”诗人在此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集中力量,不仅铲除高山,更从根本上解决贼患问题,恢复社会的和平与安宁。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河阴中寨寒食
击柝声初绝,为鱼梦已残。
幽禽哢清晓,宿雨度馀寒。
爨火明千灶,风旗展一竿。
归心惭社燕,自叹此微官。
明经试大义多不通有感依韵和范景仁舍人
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
自是俗儒陋,非于吾道轻。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
和王待制清凉院观牡丹赋诗
公言牡丹盛,未睹古人诗。
品众自争贵,叶多方见奇。
名因他姓著,色为别根移。
华发我何感,洛阳年少时。
依韵和达观禅师还山后见寄
云归在高岭,人见是无心。
矫矫将栖鸟,遥遥傍故林。
南方虽有暖,腊月易成阴。
惟恐多风雪,幽期未可寻。